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后来普罗泰格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两位思想家的关注点分别是
A.神和人
B.神和自然
C.自然和人
D.人和道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分别在自己的作品中勾画了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理想王国”。理想国的最初形态可以从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1721年)中窥见一斑。该书叙述了一些零星故事,借此阐发作者的思想。其中古代穴居人的故事颇有深意。第一代穴居人凶悍残暴,随意杀害约束他们野蛮本性的国王,任凭族人因饥荒而死……最终这个小王国因自己的恶劣本性而受到天谴。穴居族中有两户人家逃脱了全民族的灾难,成为了新一代的穴居人。他们精诚团结,对国人的灾难充满怜悯,他们教育后代要崇尚美德,族里的人都依照道德行事,一旦外族入侵,他们便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理想国比较完备的形式出现在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1759年)中,作家虚构了想象中的“黄金国”,用于和混乱黑暗的现存社会相比照。“黄金国”里人们吃的是“珍馐美馔”,住宅“仿佛欧洲的宫股”。“黄金国”全方位地展示了一幅未来社会的宏丽画卷:政治开明、物质丰裕、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这是一个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尽善尽美的人间乐土。

——摘编自周青《勾画和谐幸福的人类家园》


根据上述材料拟定论题,并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并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做到史论结合)
2019-04-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下)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
4 . 如表是近代某一时期某一思想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据此可推知,该思想是
哲学观上人本主义
政治上民族主义
伦理思想上反禁欲主义

A.宗教至上
B.人文主义
C.蒙昧主义
D.理性主义
2019-03-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南省2019届高三(上)段测试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揭露和攻击教会的弊端,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这表明人文主义者
A.主张宗教改革以创立新教派
B.积极倡导基督教原始教义
C.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
D.试图改变物欲横流的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不公正判处死刑后,不仅不愿逃跑,仍然大谈“遵道德、重正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这表明苏格拉底
A.坚决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尽力挽救雅典衰退的城邦制度
C.坚定地捍卫法律的尊严
D.抗议雅典陪审法庭的司法不公
2019-02-07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文科综合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3663次组卷 | 8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实验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论
2019-01-30更新 | 273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依靠雄辩的言辞就能在雅典取得政治地位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019-01-27更新 | 333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2019-01-24更新 | 613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0年河南省名师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