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2020-09-26更新 | 118次组卷 | 6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教皇的使者记载:“整个德国都处于动乱之中。十分之九的人在欢呼‘路德’,而其他十分之一的人,虽然对路德并不在乎,但至少也在喊‘打倒罗马教廷’。”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  )
A.宗教改革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B.宗教改革废除了教皇和教廷
C.世俗政权战胜了宗教神权D.宗教改革阻碍了德国社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世纪的欧洲城市,逐渐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畅通的道路、宏伟的广场、藏品丰富的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包括
A.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B.文艺复兴对人的关注
C.资本主义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4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2020-09-17更新 | 301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怀宁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普罗泰戈拉指出,社会事物对人有好处、有用时才是好的,才有存在的理由;对人没有好处或无用时则应抛弃。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希腊
A.神灵崇拜已丧失B.社会生活的倒退
C.人文意识的觉醒D.个人主义已泛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理性主义
2020-09-08更新 | 11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安庆舒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苏格拉底指出:一个人胜过别人的地方,并不在于声音婉转或身材魁梧,而在于有雄心壮志,建立丰功伟绩的最大刺激。同时,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放弃公民的义务,拒绝参加竞赛,畏缩不前成懦夫是很不恰当的。苏格拉底的主张,旨在
A.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B.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为参政是公民特权D.呼吁法律保障民众自由
8 . 西方社会现代意识兴起等整,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它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相通相融。这就是
A.运用了理性的精神B.培养了科学精神
C.实现了信仰上的自由D.促进了思想解放
2020-08-13更新 | 406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九一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2020-07-18更新 | 1414次组卷 | 166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10 . 1348年,黑死病流行,促使薄伽丘写出了十日谈。《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被誉为现实主义巨著缘于
A.采用了梦幻神秘创作套式B.生动描写教会的丑陋与爱情幸福
C.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D.详实记录那场黑死病的巨大灾害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