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位中学生来信:“每读一文,老师必讲此文之起承转合,于“若夫”“然则诸字,不惮反复解说…我等听了许久,还是莫名其妙。…他老人家越讲得津津有味,我们越是不懂。所以同学诸人最厌恶的功课,就是国文,不特仆一人存此想也。”这封来信
A.是对开展新文学革命的肯定B.陈述了当时国文教育的弊端
C.充斥对传统文化的强烈不满D.体现了当时崇洋媚外的思潮
2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3 . 针对晚清列强环同的危局,同样心系富强的“清流派”代表张佩纶,专注于从《管子》中进行学术探索,提出“以政教言之,言自强者无非西法是尚,求其能通古今利害以自强者,无有也”。他既认为“欲求坚甲利兵……则必以炼铁为第一要义”,又着力发《管子》中的“牧民”之意,认为富国之术“虽通鱼盐之利,而实重仓廪之储”。以下对张佩纶思想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洋务运动时期思想的复杂性B.其“自强”思想带有明显的儒生色彩
C.对西方的学习上升到“政教”层面D.坚持不废农本、执守王道的传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传统观点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源自于汉代儒生董仲舒。而近代有学者提出:目前所见最早而确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自蔡元培1910年所著《中国伦理学史》。1916年易白沙在《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对该观点进行了论证。随后,这一观点逐渐被清末民初的学者所接受。这种变化表明(     
A.现实需要影响历史解释B.历史记录的解读具有偶然性
C.思想解放始于历史争鸣D.知识分子是救亡图存的核心
2023-04-25更新 | 4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五市(南驻信漯周)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B.三人最终目标一致,可谓殊途同归
C.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D.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2023-02-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胡适在1918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对于材料中胡适的主张,解读错误的是
A.鼓励文学形式的创新B.文学应重视社会问题
C.文学应反映大众生活D.对思想启蒙进行反思
2021-12-17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35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早年与沈葆桢、中年与李鸿章、晚年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用西方的“天赋人权",成功地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权力观和国家观,并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但严复的本意,只是以此说明自由和人性解放之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而不在于以此来颠覆现政权的统治。他解读了西方人权学说后立即转了个弯,说:“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主张先开议院,实行君民共治,大力开发民智、更新民德、培植民力,以此为过渡,最终"悉听其自由",臻至完全的民主体制。

——据《严复集》等整理

材料二   孙中山也从西方"天赋人权"理论寻求依据,来建立自己的"民权主义"学说。孙中山所解读的人权,重点不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在于作为平民对国家政权的"共有"。他认为,天赋人权,就是人民对政权有“共有”的权力。依靠“不良之政府”的改革,逐渐获取人权的想法,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谬想"。国人是具备享有民权的能力的,在实现民权的前提下,以“异常的速度”建设,“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许维勤《严复与孙中山思想之于中国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严复与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严复与孙中山思想同源却异流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光绪皇帝在《明定国是诏》中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下对材料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表现了反对维新变法的政治倾向B.说明了维新变法一定程度的局限
C.强调了西学对时弊的纠偏与补正D.反映了清廷权力结构的不断变动
9 . 李大钊在1919年4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共产党宣言》的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联合”;同年9月发表的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写道:“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以下各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认知·观念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材料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2022-05-30更新 | 59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