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2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为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年份参加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约数)
1977570275%
197861040.27%
1979468286%
1980333288%
19812592811%
19821873217%

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
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2021-08-27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与下图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A.“科教兴国”战略B.863计划C.火炬计划D.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2021-08-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B.“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C.“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D.“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4 . 读如表,表中的统计数据折射出当时的浙江教育
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0篇文章分类统计表
内容数量(篇)
马列经典文章和政论文章15
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6
全民大炼钢铁2
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4
其他3

A.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B.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D.受“二为"方向的指导
2021-08-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右边是《1974-1979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回城情况图》。1977年回城人数出现较大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1974-1979年知识青年下乡和回城的情况
A.改革开放B.恢复高考C.出国留学D.剩余劳动力转移
2021-08-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完善的,从来不需要向任何“蛮夷狄戎”学习。在这种封建文化势力一统天下的背景下,近代中国引进西学,从“开眼看世界”向“师夷长技”发展,最方便而自然的做法就是从儒家文化中引经据典,并将其发展成为引进西学的理论依据。

——王韵秋《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引进西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图1、图2、图3各有怎样的作用?请你就材料二概括一个主题。
2021-08-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文化大革命对科学文化的影响D.社会主义文化的空前发展与繁荣
8 .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悠久的教育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自宋代白鹿洞书院学规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教育教学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教育改革在变法中有何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得出这一认识的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该教育方针的时代背景,并就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新高考改革配套方案,谈谈你的看法。
2021-08-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文化不但是时代的产物,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和普罗塔哥拉对东西方丈艺的发展都做出重大贡献。

孔子普罗塔格拉
“《诗》可以兴(激发兴趣),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不学《诗》,无以言。”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民版教材

材料二

作品作者内容简介
《歌集》彼特拉克以热情的笔调褒扬了人的纯真的爱情
《论贪婪》波吉奥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财富,而不是为了拯救灵魂,“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即便是教士也是如此。
《论人类的美德与尊严》曼内蒂“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创造物塑造出来的”,而且赋予人以“伟大的本性”,并创造了这一世界交给人去统治与管理

——据孟广林《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整理

材料三   


《巴黎圣母院》                         《自由引导人民》                           《田园交响曲》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方“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较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材料四   老舍与《茶馆》的故事就是一卷中国现代文艺史的缩影。


(1)结合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分析比较孔子和普罗塔哥拉的主张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给材料中的一组图片配上恰当的标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文艺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茶馆》曲折发展历程。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发展当代文艺问题的看法?
2021-08-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
10 . 建国以来全国高考的时间

1952年8月15日-17日3天,举行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

1966年,高考停招。大学只接受推荐的工农兵学员。

19771210日,全国各地573万考生参加高考。

1978年-2002年,高考时间固定在77日-9日这三天。但1978年是720日-22日和1983年是715日-17日。

2003年至今,高考日期是每年的67日-9日。但由于汶川大地震,2008年四川部分考试高考时间在73日-5日;由于新冠肺炎,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7日-9日。

——据有关资料整理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6-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