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2020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下列科技成就与“中国航天日”由来有关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天宫一号”升空成功
2 . 它的成功发射令世界震惊。它的出现证明“天大的事,文革中也不能耽误”,它还诞生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荀、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航天人的企业文化精神。据此分析它是
A.东方红一号B.南优二号C.神舟五号D.嫦娥一号
3 . 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成取得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从1895年到1949年,国家陷入社会动荡与民族生存危机,国家的大量财政收入用于各种战争。从光绪新政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国家决定全面接受西 方技术与科学,促进工业化建设.然而,各种举措都因为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与日本侵华战争而难以彻底落实。

—— 据张柏春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1)相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各自的成因。
(3)列举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2020-07-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新中国1950年和1965年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B.职业教育成为高等学校的主体
C.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
2020-07-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历史(选修)试题
5 . 战略核武器不仅是遏制对手的重要筹码,也是军事手段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的表现形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政府于1955年1月17日声明,将帮助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动原子能和平利用”,并提供用于科学研究的原子反应堆和供研究的裂变材料。

——王纪一《毛泽东与“两弹一星”战略决策》

材料二   60年代初,苏联撕毁援助合同时,我国国民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防尖端科技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意见很不一致。毛泽东明确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

——摘编自王素莉《“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历史经验》

材料三   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在刚实现建交的法国引起热烈反响。戴高乐政府的官员普遍表示欢迎,新闻界普遍给予肯定,众多民间人士更表达了自己的祝贺。法国人认为中国在进入联合国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并将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的尊敬。戴高乐的“喉舌”报纸指出,中国的成功说明世界和平不能只取决于美苏,中国研制原子弹是符合逻辑的,呼吁法国应进一步壮大核力量。

——摘编自梁清峰《苏美英法四国对中国1964年爆炸首颗原子弹的反应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援助中国核研究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国民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国家坚持发展核武器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时法国对华外交的出发点。
2020-07-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神舟一号”首飞,2003年“神舟五号”圆了国人首个飞天梦,2008年“神舟七号”让中国人迈步太空,2016年“神舟十一号”刷新了中国人在太空生存的纪录。下列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提高是航天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B.1999年“神舟一号”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C.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D.航天事业发展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020-06-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B.新时期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
C.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需要
D.高校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8 . 黎巴嫩媒体发表时事评论说,中国第--次进入宇宙空间是壮观的,有影响的,中国具有强大的火箭能力。美国与其他核国家,不能再单独地挥舞毁灭人性的武器了。中国的步骤将要改变国际上的政治地图。该评论反映的科技成就
A.开始打破美苏核垄断B.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C.有利中国重返联合国D.引领世界载人航天技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邓小平在1977年5月的一次谈话中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由此,我国
A.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基本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正式颁布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稳步实施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科技界在六七十年代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跨越性成就,但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并不高,甚至某些先前发展较好的学科如地质学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反而没有得到正常发展而拉大了与国际前沿的距离。导致上述困难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冲击B.知识分子政策上的重大失误
C.冷战导致与国际科技界疏离D.“科教兴国”战略被迫中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