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成书年代表彰名教的列传
《史记》西汉
《汉书》东汉
《三国志》西晋
《后汉书》南朝宋列女
《宋书》南朝梁孝义
《魏书》北齐孝感、节义、列女
《梁书》孝行
《陈书》孝行
《隋书》孝义、列女
《新唐书》北宋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宋史》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奸臣、叛臣
《金史》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
《元史》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017-11-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法律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推断
内容出处
“准五服以制罪。”《晋律》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北魏律》
“重罪十条”即“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十曰内乱。”《北齐律》

A.法律体系逐步规范完善B.援礼入法成为趋势
C.佛道思想影响法律制定D.儒学正统地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2017-03-19更新 | 47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西汉某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反映出
A.重视教育,书院大量兴起B."推恩令"使白衣卿相迭出
C.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加强D.注重人才出身的察举制改革
2022-06-06更新 | 778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2021-08-05更新 | 1160次组卷 | 6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在对天神“敬而远之”的前提下,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这一变化
A.推动儒学不断发展完善
B.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
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D.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2018-07-12更新 | 1169次组卷 | 52卷引用:山东省青州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2018-02-01更新 | 57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