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朱熹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此处原先是海洋,由于地质变迁隆起变为陆地。三百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才提出了与此相同的看法。由此可知
A.东西方文化同宗同源B.朱子理学具有思辨性
C.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D.朱熹侧重于自然探究
2 .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指导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始推阴阳,为群儒首,前对汉武,后相江都,初倡统一,罢百家书。"从而为儒学和儒者找到用武之地。

——摘编自曹影《董仲舒的四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在汉代,政府首次作为对外交往与开放的主体在官方层面上积极地开展了与域外的广泛联系。由于两汉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使得中华社会由此迈开了走向世界的历程,开启了此后古代中国近2000年之久的开放局面。这不仅使中华各民族深受其益,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引自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佛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摘引自2019年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黄老思想"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的原因,简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如何"上承孔子"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走向世界"的角度概述汉代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根据"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的提示,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汉代促成"开展与域外广泛联系"的举措。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佛儒会通"的典型事例,用唐太宗时期的史实简述"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表现。②"北曲南唱"、兼收并蓄是昆曲形成的重要途径,以明代中期艺术家对北曲的改造为例论证此观点。指出昆曲属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一类别?
3 . 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但若能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置为贤”。王阳明的这一言论
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否定了儒学的义利观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1-05-26更新 | 89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宣称:建国君民,立教(儒学)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令皇太子、皇子及宗室王侯均入国学肄业,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
A.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B.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
C.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D.统治者实行外佛内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此材料的观点意在
A.加强道德修养恢复内在善性B.提倡唯物史观启迪思维方法
C.利用外在天理约束后天欲望D.主张探究万物以明道德之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晚明学者讲学,多不区分参加者的身份。思想家吕坤给初学者讲学,“如市井说话一般”。他曾言:“讲《中庸》《大学》,须令仆童炊妇一听,手舞足蹈,方是真讲书。”当时,民间出现称孔子为“孔圣人老爷”的现象。这反映出晚明
A.市民阶层的扩大B.阳明心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儒家学说通俗化D.心学传播抬高了孔子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道于老师孔子。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这一思想,理学家程颢曾经指出:“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恕”道
A.主要是维护等级制度B.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束缚
C.有利于和谐社会形成D.得到民众普遍自觉遵守
2021-05-07更新 | 286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备考金卷A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城隍与传统文化

材料一   从先秦城隍的源起看,城隍本是作为自然神来崇拜的。从汉代开始,人们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化为城隍神。各地城隍庙崇奉的神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实体,多是正人直臣或造福地方百姓的忠烈义士在死后被追尊为城隍神。唐代开始,城隍崇拜得到普及。入宋以后,朝廷对祠神赐封的制度逐渐完善,城隍崇拜被正式地纳入国家祀典。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民众主体意识增强,宋代树立的城隍神带有强烈的人格化色彩。人们的城隍崇拜已经糅合了诸如善恶报应、礼仪道德等思想观念。

材料二   自明代朱元璋确定了城隍的地位后,城隍崇拜在明清时期就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明清时期将祭祀神祇与官员治理地方结合起来,《明史·职官志四》记载:“布政史掌一省之政……祀典神祇,谨其时祀”。明清时期,人们赋予城隍神的职能涵盖了民众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城隍神由最初守护城池的单一功能,演变为负责整个城市的秩序平安、水旱吉凶和冥间司法等事务。民众赋予城隍神最大的权限,上到国家的政治稳定,自然中的风雨雷电,下到百姓的升官发财,民间婚姻求子,城隍神无所不管。

——摘编自邢薇薇《郑州文庙、城隍庙所存碑刻资料整理与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城隍崇拜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演变趋势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学人梁启超认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并不喜欢谈论什么“性与天道”,而只是从日用行为极平实处培养人的理想性格,但后来儒学受到道、佛两派的挑战,儒士便“总觉得把孔子门学说找补些玄学的佐料才能满足”,于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迭起,到晚明,更有颜习斋“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之说。梁启超意在说明宋明理学(     
A.日益空疏脱离社会实际B.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C.已经成为官方正统哲学D.渐趋思辨化与哲理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唐时期,官方通过乡里制度全面控制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但从宋代以来,士大夫们自觉地、义务地开展思想教化,汉至唐被官方控制的三老教化由民间组织执行,“乡约”等民间组织日渐发展。宋代的乡里教化
A.表明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体现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C.有利于理学在民间的传播D.削弱了宗族的凝聚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