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     
A.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B.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
C.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D.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物物皆有其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摘编自《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

材料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891-1895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尊崇儒术”的理由。
(2)列举两位材料二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相较于材料一,这一思想对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分析其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两部著作的实质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2022-10-28更新 | 283次组卷 | 12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明道德之善。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据此可知,两者都
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B.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C.主张“工商皆本”D.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2022-07-12更新 | 47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022-03-01更新 | 1277次组卷 | 156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些儒学家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强调“存理灭欲”D.明末进步思想产生发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发展状况

时期思想状况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
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隋唐三教合流
宋元以后理学兴盛
分析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
8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余江县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B.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C.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D.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
10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2021-09-25更新 | 382次组卷 | 140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吉安县中新余一中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