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思想流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孔子认为:“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孟子将其发挥,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代表广大下层平民利益B.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C.主张通过劳苦达到为仁D.得到统治者的广泛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代表性论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
论述出处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礼记·礼运》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固国,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
“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学而》

A.突出对政权的迎合和顺从,关注个体在社会的价值作用
B.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的道德自律
C.重视道德力量的感化作用,促使儒学逐步上升成为法律
D.强调对统治者的行为约束,凸显人性与统治关系的融洽
3 . 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该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
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
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
4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示意图
(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尚书》记载了周公对贵族的训导:不要只以水为镜,更应以民情为镜。《孟子》进而指出“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这反映了
A.治国理政体现民主色彩B.儒家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C.君主专制权力受到抑制D.宗法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2021-11-12更新 | 40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荀子则主张“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据此可知荀子提倡的“义”更加
A.重视思想道德规范B.追求人心内外和谐
C.强调外在制度约束D.注重社会道义责任
2021-10-26更新 | 465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关于尧舜禹禅让问题,孟子认为“昔行,舜荐禹于天,十年有七,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韩非认为“舜逼尧,禹逼舜……人臣弑其君者也”。二人认识不同主要源于各自
A.阶级立场B.政治思想C.历史视角D.史料选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A.道家的无为而治B.史学的通古贯今
C.儒家的伦理纲常D.理学的格物致知
2021-10-07更新 | 5674次组卷 | 45卷引用:课时5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D.“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2021-10-03更新 | 53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南益阳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孟子曾与梁襄王进行辩论,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后来,孟子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据此,孟子辩论意图是
A.批评梁襄王暴虐无道B.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C.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D.探究礼崩乐坏成因
2021-09-23更新 | 373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高频考点竟赛)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