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中国素菜的历史可追测到西汉时期。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菜一章,南朝的梁武帝崇尚佛学,终身吃素,并倡导素食,大大推动了中国素菜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饮食变化
B.新思想文化因素的大力推动
C.战乱时期导致人们生活困苦
D.小农经济推动社会生活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这表明当时
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流”
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
C.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
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
3 . 在古代,“佛教对中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并不象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
A.佛教教义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接受
B.佛教的传播受到历届统治者的压制
C.佛教教义很难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
D.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抵制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是孔子的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秩序,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也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如果“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是代虚无飘渺的“天”执政,完成“天”所赋予的工作。……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压。

材料二   理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就要弄明白理学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如以《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为例,说明理学从儿童抓起,要求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要遵从“礼”的规范。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材料三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了什么政策?其意义怎样?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产生的经济、思想条件。
(3)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体现“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5 . 宋代理学在对儒学的捍卫、复兴与怀疑、反思中,在对玄佛的争辩与汲取容纳中,奇异地拉开了它的历史帷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先秦儒学是理学的基础
B.理学与佛道内容相背离
C.理学地位超越了各流派
D.准确概括了理学的特点
6 . 《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全文用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代典籍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的出现反映了
A.宋代儒学无异于孔孟儒学
B.宋代儒学走向普及化
C.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宋代儒学走向思辨化
7 . 下图漫画《一团和气》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形成了思想体系
B.使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D.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儒学指12-17世纪主导中国思想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理”源于佛教,“气”源于道教),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儒学”,因而也最终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

材料二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宋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列子》 等,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废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适应封建统治需要
C.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选拔实用性的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2018-05-01更新 | 39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