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     
A.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B.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
C.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D.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
2 . 宋代佛教强调“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这主要反映出(     
A.佛道的思想冲击B.佛教积极适应中国环境
C.儒佛的思想融合D.儒学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前中国人常爱说“读书明理”一句话。在乡村中,更常听见指说某人为“读书明理之人”。这个理何所指?不烦解释,中国人都明白的。它绝不包含物理的理、化学的理、一切自然科学的理,就连社会科学上许多理,亦都不包括在内。却是同此一句话,在西洋人听去,亦许生出不同的了解罢!中国有许多书,西洋亦有许多书;书中莫不讲到许多理。但翻开书一看,却似不同。中国书所讲总偏乎人世间许多情理,如父慈、子孝、知耻、爱人、公平、信实之类。若西洋书,则其所谈的不是自然科学之理,便是社会科学之理,或纯抽象的数理与论理。因此,当你说“读书明理”一句话,他便以为是明白那些科学之理了。

——摘编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朱熹论“理”,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万理皆实”,在人性论方面,他认为“道心”禀受于天地,为“理”之体现,至纯至善,虽下愚小人亦皆有之。“人心”则生于形体之私,善恶相混,驳杂不纯,虽上智君子亦不能无。道心、人心既集于一人之身,即须以“精”“一”功夫加以扩充制约。精,一之道,其一则在“内省”“居敬”,其二则是“践履”“格物致知”。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程朱理学中“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在宋朝形成的原因。
2023-06-20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宋太祖在即位当月便去拜谒先圣,下诏“加饰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又“帝亲制文宣王、兖公二赞”,并且还在“即位之月,首幸国学”,“次月又幸”,“尊师重道,如恐不及”。宋太祖此举(     
A.体现了对纲常名教的维护B.规范了全社会的伦理秩序
C.加强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D.增强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学说并不是一个很受统治者待见的学说。后来在董仲舒的努力下,儒家学说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汉亡之后,儒家思想曾出现低迷期。进入宋代,儒家思想进入了鼎盛期。经过宋明时期的辉煌之后,儒学几乎停止了发展,儒生们开始反思儒学本身的局限性,寻求救国之道。到了民国,更是有鲁迅等一众文化界名人认为中国之败,根源在于文化,在于千年来儒学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因此,有必要将这些落后思想连根拔除。

——摘编自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儒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前不受“待见”的一例史实,并说明其进入“鼎盛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将“落后思想连根拔除”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023-02-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简答题 | 较易(0.85) |
6 . 思考:宋之前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2022-10-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22-23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代古文经学家研究“五经”注重名物、词语的解释,意在探讨“三代”的典章制度。到了宋代,学者们的兴趣转向“义理”,也就是经书里的根本道理。这一派学者把儒家倡导的封建伦理准则加以抽象化、哲学化,看作先天地而存在的永恒的“天理”,简称为“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的核心是探讨“三代”典章制度
B.汉代为宋代儒学发展奠定了典章制度的基础
C.宋代儒学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哲学基础
D.宋代儒学是在汉代儒学基础上的体系化发展
2022-10-11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训练专项0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023·安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五代僧延寿认为“儒道仙家,皆是菩萨,示助扬化,同赞佛乘”;宋代的孤山智圆自称“宗儒述孟轲,好道注《阴符》,虚堂踞高台,往往谈浮图”。这反映(     
A.程朱理学影响的扩大B.佛教向儒接近的趋势
C.佛教主动放弃原教义D.政治统一格局的确立
2022-10-06更新 | 508次组卷 | 3卷引用:训练专项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几位宋儒的主张。

人物生卒时间著作主张
欧阳修10071072《系辞说》自古圣贤之意,万古得以推而求之者,岂非言之传驶?圣人之意所以存者,得非书乎?然则书不尽言之烦,而尽其要;言不尽意之.委由,而尽其理。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非深明之论也。
吕陶10281104《春秋论》圣人之道,要在使天下之人皆可以知之,不为高说异论,以态后世。故五经之言大率简易明白,惟道所存。
苏轼10371101《中庸论》昔之儒者求为圣人之道而无所得,于是务为不可知之文,庶几乎后世之以我为深知之也。后之儒者见其难知,而不知其空虚无有,以为将有所深造乎道者,而自耻其不能,则从而和之日然。相欺以为高,相习以为深,而圣人之道日以远矣!
尹炜10711142《和靖集》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摘编自《杨世文:易简功夫——宋儒的经学取向》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12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判断题 | 较易(0.85) |
10 . 理学是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的产物;
2022-08-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