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从左图到右图,反映出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2018-08-27更新 | 479次组卷 | 3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2018年8月高三返校考历史试
2 . 时序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下表所列,依照历史信息所属的历史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时期历史信息
明码标价半两钱标准衡器直道
“计工受值”王阳明铜活字“通番禁令”
“九市”市籍司隶校尉“五都”
参知政事“瓷路”《武经总要》石普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3 .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06-01更新 | 3559次组卷 | 46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
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阳明心学主张“致良知”。这一区别主要反映了
A.世界本原认识的不同B.修身养性的方法不同
C.人性本善的认识不同D.平治天下的手段不同
7 . 下列言论出现的顺序是
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D.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9 . 有北宋思想家称:“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
2017-09-1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2018届高三9月十校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心即理也”的认识,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这一人生活在
A.北宋B.南宋C.明代D.清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