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这一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接近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2017-03-08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卷
2 .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2017-03-06更新 | 22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竞培中心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A.坚守正道
B.不偏不倚
C.以和为贵
D.偏听偏信
4 . 阅读王阳明思想结构图,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受到了佛教的影响②天理的绝对性与唯一性
③良知是内在的、固有的④知行都产生于心,良知支配行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17-02-2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5 . 朱熹在兴复白鹿洞书院时,曾勖勉学生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即使是青衣紫袍满地皆是,也不要俯身去拾,而要向颜渊学习,居陋巷钻研圣贤经传,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制的对立凸显
B.朱熹旨在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C.理学思想出现反功利、重实学倾向
D.理学注重社会教化,有利巩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C.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D.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2017-02-23更新 | 959次组卷 | 4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
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
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
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017-02-17更新 | 284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

材料二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立。

——《宋史·朱熹传》

材料四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
(3)引用材料三中原文,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君权”有何共同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
A.万物皆有天理
B.“灵明”是良知
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