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
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
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
2019-03-23更新 | 581次组卷 | 30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
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
C.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
2019-03-15更新 | 2107次组卷 | 3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明代理学影响的深入
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
2019-04-16更新 | 278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代)主父偃本学长短纵横术,可是“晚乃学《易》《春秋》”

——葛志毅、张惟明《先秦两汉的制度与文化》

材料二:“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汉书》

材料三: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注《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中主父偃改学《易》《春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辟陋有蛮夷风”的蜀地,会“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思考宋明理学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儒家思想的两大功能。

5 . 关于宋代文化的研究,吸引着不少国外的历史学家,因为宋代是个特殊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化“最具魅力”的主要表现。并简要指出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2018-12-0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2021-09-25更新 | 382次组卷 | 140卷引用:2017-2018学年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卷
7 .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三: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思想对于专制统治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8 .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时期,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材料一


                       

             

材料二、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在《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代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代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代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文化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一、三,概述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思想和科技领域概括上述现象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2019-10-22更新 | 3180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口中学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对道德重建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提出了“德贵曰新”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在《释“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张,批评“今世士大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新民德”的立意即在进行道德重建、道统重构。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号召冲决“三纲五常”的网罗,成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战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学体系,重建新时代的道德准则。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纲革命”、“家庭革命”等口号。

摘编自命祖华《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