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2016-11-27更新 | 166次组卷 | 27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3 . 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①有个性解放的主张   ②有反封建的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都来自于士阶层。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出入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人才。士人求仕最常用的办法是游说自荐。一个普通士人若通过游说国君,即可骤列高位,拔居要津。如商鞅初入秦就是通过游说得到秦孝公重用。公孙衍、张仪也通过过人的辩术纵横捭阖于各国之间,成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风云人物。随着聚徒讲学风气的盛行,收有门徒的士人往往被尊为夫子”,其“率徒讲学,辩其谈说",声势比一般士人更盛。各国养士之风成行最著者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名流荟萃。其他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中(申)君,食客都达3000人以上。战国士人有着较强的自尊自主意识,号称“从道不从君”,在后世大一统专制王朝的统治中,这种意识仍然长期存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买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旨,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020-04-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历史研究性课题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民观

材料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问题三: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原因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道:“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
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
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固落后
7 . 自程朱理学以来,儒家形成了以个人人性修养为主的思想路线。明末东林党精神领袖顾宪成说:“官辇毂(在朝廷做官),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东林党人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据此可以推知,东林党人的志向
A.继承发展程朱理学注重个人人性修养的文化传统
B.开辟了明末清初社会批判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之路
C.反映了明末官场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和士人隐居
D.取决于精神领袖顾宪成等人的日常讲座和熏陶
8 .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A.改革科举制度
B.“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9 . 某中学高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反映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宋朝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展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发明家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     日本学者数内清在《中国科学发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后来被称为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四       宋徽宗赵佶擅长绘画,他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还实行考核制度。有一次他出的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内容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是如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儒学大力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原因。
2018-06-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