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     
A.促成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转型B.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顺应了传统文化总结的需要D.拓宽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视野
2023-02-2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为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
3 . 有学者指出: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在坐标轴上出现了由负到正的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作者相关表述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A.人欲战胜天理并且取得主导位置B.中国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
C.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精神的动力D.人欲在天理范畴内获得一定认同
4 . 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2019-05-11更新 | 552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
5 . 从两汉到魏晋时期,儒学积极融合佛、道等思想;隋唐时期,文化领域呈现出海纳百川的局面;宋明出现了里程碑式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但是清代文化却日趋琐碎,金石学、考据学占据了主流。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社会转型的迟滞B.文化多元发展的特点
C.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力D.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6 . 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原原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
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
2019-05-18更新 | 570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2020-01-01更新 | 344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选修)历史试卷

8 . “山人”是晚明时代的一个特殊士人群体,他们多为仕途中的失败者,受王阳明“心学”的熏陶,挟才自傲,倡导个性解放,揭露社会阴暗,并由此而“非官”、“非政”、“非君”。“山人”群体的出现折射出(     

A.明代晚期社会政治黑暗B.陆王心学成社会主流思想
C.社会出现近代转型趋势D.明清已受到启蒙运动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已,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退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学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先秦到汉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仲舒要维护怎样的现实政治秩序?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唐代到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学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10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19-11-10更新 | 609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东台唐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