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具有特色的则是早期启蒙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明清实学思潮的主流和灵魂。民本思想是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讲“爱人”,孟子讲“民贵君轻”,强调“制民之产”,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早期启蒙学者在阐发启蒙思想时,面临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批判理学的禁欲主义,争取人的生存权利,另一方面还要冲破“民本”思想所固有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藩篱,实现从民本向人本思想的转化。以黄宗羲、唐甄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君权进行抨击,以王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批判,何心隐在《师说》中说:“天地于易,易天而不革天,易地而不革地,师也,至善也”。事实上,明末至清代学术界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不仅脱离了理学的藩篱,也开始挣脱汉代经学的羁绊,向近代科学迈进。

——摘编自丁冠之《论明清实学的早期启蒙思想》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由神和经院哲学统治的黑暗时代。人文主义先驱者用它们手中的笔做武器,对教会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揭露教会的黑暗。“整个中世纪,诗人们都在有意识地避开自己,而他(但丁)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法国的拉伯雷斥责宗教教条和教会泯灭人性、窒息科学、阻碍人类进步。在揭露教会“来世说”和“灵魂不朽说”的同时,人文主义者呼吁人们大胆追求世俗幸福。人文主义者对神学给人的迷惑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举起了人性解放的大旗。宗教的蒙昧主义使文化凋零、科学停止,人文主义者反对人们对宗教的盲目追崇和顶礼膜拜。达·芬奇号召人们在科学上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有所发明的人,沟通自然与人类的人”。

——摘编自杨树虹《西方“人文主义”现实价值的辩证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概括明清启蒙思想对传统思想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先驱者们思想中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对各自社会产生不同效果的根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圣外王一词,最早见于道家著作《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虽然内圣外王是由道家最先提出来的,但是儒家却将它进一步阐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内圣是指个人通过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而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或者说是理想的境界;外王是指个人把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社会领域,用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来治国安民。儒家在其历史嬗变过程中……“内圣外王在不同的时期,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的。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很重视人的社会本性,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无非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想实现自我价值,然而这个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当自我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时,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儒家“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那么怎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这就要将这种道德思想与国家政治相结合。才能把这种道德思想落实到现实之中。这种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最好的例子就表现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上。孟子说:“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认为个人修养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资格治理国家……内圣外王思想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通过内圣外王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在东西方文化中,内圣外王哲学王是两个绕不开的概念。二者发轫早,源流长,影响深远。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也是柏拉图一生的信念。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这一乌托邦愿景,影响一代又一代西方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较乃师更为现实,但是也没有绕过哲学王”……谁可以内圣外王,谁能成为哲学王?柏拉图将除去哲人、知识阶层以外的阶级排除在权利中心以外,认为哲人是少有的,只有具有伟器的人方可为之,毫无疑问,这是精英主义。由精英统治庸众。东方则不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成尧舜,无所谓贤或者不肖,是不为非不能,不仅告诉你可以成为智慧人,而且告诉你方法,比如慎独修身。所以东方无所谓精英,只有士大夫,不是坐而论道脱离群众,而是引导群众,发智明德,使努力向学,大家一齐动手,最终天下大同

——摘编自《联合参谋学院》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是怎样表现“内圣外王”的。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内圣外王”思想的特点与柏拉图的主要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内圣外王”思想与“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017-12-08更新 | 473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某同学摘录了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人民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各课目录。下列各项符合第一单元总目录的是
A.儒家思想一统局面的巩固B.独领风骚的古代科技文化
C.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传统思想从保守走向近代
4 .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 . 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 经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帝王教育制度,在经筵上,儒家学者对帝王宣讲儒家经义,以此“正帝德”,规范皇帝思想。康熙皇帝将经筵程序改革,变成先由皇帝“御讲”,在皇帝阐述自己的理论后,群臣磕头称颂,然后才由大臣主讲经义。经筵的转变,体现了
A.皇帝与士大夫争夺经义解释权B.皇帝借助宗教权威强化权力
C.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7 . 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抨击和挑战儒家正统思想,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经济新发展冲击传统思想B.儒家思想不适应维护统治的需要
C.市民阶层群体逐渐发展壮大D.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吸取经验教训
8 . 明清时期旌表妇女贞洁,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贞节旌表制度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C.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很大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019-03-28更新 | 22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7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9 .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
A.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政治环境的逐渐恶化
2019-08-23更新 | 226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
10 . 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王艮的思想
A.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B.体现出一定的民本主义色彩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