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2 .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2016-11-27更新 | 166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5 . 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7 . 明末清初,关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传统儒学地位被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12年11月15日以来,除了在毛泽东、邓小平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大量引用两位前领导人的话语,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语》36次、《孟子》10次,引用《礼记》《尚书》《荀子》也均超过5次。

——腾讯时政新闻

材料二   人民儒学并不主张人民主权论,而主张“民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所有人共同治理天下。人民就是所有人,人民共同治理天下,这是天赋之义。天下人都是人民,其内部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万民一体,天下一家。

——秋风《必须在学术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材料三   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优秀的思想资源,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两千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精神支柱,分析其原因并阐释儒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儒学从创立开始就一直注重“返本开新”,简述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

9 .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A.改革科举制度
B.“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人物B和人物C分别是谁?

(2)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4)据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