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儒家学说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较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讷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微”?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 .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正统儒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的“异质”
A.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诉求
C.蕴含了近代“民主、法制”思想
D.抨击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政体
3 . 考据学又称朴学,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到乾隆、嘉庆时期盛行,形成了为考据而考据的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B.儒家学者的极力推广
C.思想专制的空前加强
D.学术研究理论的进步
4 . 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A.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2017-05-13更新 | 267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5月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5 .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特别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汉代儒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6 . 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三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A.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
B.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对外开放
C.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
D.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性
7 . 中国古代思想史把魏晋称为玄学时代,隋唐为佛学时代,宋明为理学时代。那么春秋战国、两汉、明清之际分别可称为
A.子学时代、实学时代、经学时代
B.子学时代、经学时代、实学时代
C.实学时代、经学时代、子学时代
D.经学时代、子学时代、实学时代
8 . 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凡夫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现代学者解释:“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惟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何种风气的转变?
A.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
B.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
C.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D.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
9 . 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当时(西汉)的儒学者们,适应历史的需要,勇敢地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一是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要恢复与保护儒家经典;三是要深化儒经研究。

材料三   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

——材料二三均摘自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四   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董仲舒在“深化儒经研究”方面有何贡献?此后,儒家思想发展状况如何?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理学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创新的?列举北宋理学家核心思想。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如何发展儒学的?
(5)综合上述材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治国主张;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