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1 . 阳明心学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空疏已达极点,针对学风空疏,明末清初学者起而提倡“实学”。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文学兴起B.思辨哲学没落C.儒学地位动摇D.经世思潮产生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儒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董仲舒)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董仲舒赞同的只有荀子的教化思想,而与孟子一致的是把圣人看成善的标本的思想。

——摘编自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摘编自马克圭《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一一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董仲舒对原始儒学进行了改造和发展。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前贤的人性论思想持一种什么态度?他为什么会持这种态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微”。儒学思想体系在发展中体现出哪些特征?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明清之际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什么问题?进步思想家产生了哪些新的思想?
2023-04-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尽管在一些文字中,黄宗羲激烈地批评过李贽,但如果从明清思想史发展的内在脉络来看,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其实是继承了李贽的新工商观并在理论上有所深化。他们的经济思想(     
A.符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
C.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腐朽D.否定孔孟思想为绝对权威
2023-03-23更新 | 45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颐和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明末,由于书院参与政治斗争,学校在社会上、在政治与道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力量,黄宗羲将改革政治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学校,指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黄宗羲的这一思想(     
A.体现出反封建的色彩B.强调了学校的政治功用
C.凸显自我表现的个性D.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黄宗羲提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顾炎武倡导“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由此可知,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主张分化事权反对君主专制B.仿行西方民主制度
C.小国寡民以维护天子威严D.民主选举以实现地方自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父子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这说明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     
A.倡导君臣平等的契约关系B.抨击君主专制
C.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D.信守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
2022-10-26更新 | 100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A.倡导为政以德B.主张天下共主C.提倡工商皆本D.反对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黄宗羲中年时期忠于故国,追随南明抗清势力,四处流亡。他的思想中充满对家乡绍兴的温情脉脉留恋,“东南粟帛,灌输天下;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库匮篋也。”据此推知,黄宗羲倡导(     
A.“民贵君轻”B.“存理去欲”C.“工商皆本”D.“劝课农桑”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礼记·礼运篇》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孔子最早提出天下为公。随着时代的发展,天下为公的社会定位及围绕“公”的讨论和具体表述带有不同时代的特征。在早期的儒家思想家看来、为“公”是立君治国的理想状态。法家率先提出“公天下”,阐述了法律作为天下为公的手段的重要性。宋明理学更是把有关“公”的政治思维发挥到极致,天下为公、以民为先的思想在当时成为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工具。17世纪,黄宗羲对天下为公做出了系统的论述,将天下为公视为君主得以存在的责任和义务,提出“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君主是天下的公仆,要鞠躬尽瘁,承担天下兴亡的重任,否则将成为“天下之大害”。黄宗羲的天下为公解释真正具有了关心民众忧乐、为天下兴利除害的内涵。

——摘编自黄叶微《论“天下为公”思想的传统内涵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天下为公”思想的传统内涵及其形成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天下为公”的思想。
2022-07-1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自古以来,圣人教人,莫不教人“明人伦”,以使之去“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从而实现天下大治。为此,他要求学生先读《四书》,再读《六经》,并对这些经典多有注释,竭力宣扬封建纲常。他在长期教育工作实践中,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努力将德育与智育合而为一。读书要专心、虚心和“识得大意”,若“东看西看,则此心已散漫了”,“虽卒岁穷年,无有透彻之期”。作为一位热心讲学的教育家,朱熹总结和发扬了古代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对教育理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李邦国《朱熹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指出,理学作为官方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无裨于拯救国家危亡。理学家脱离时事,只是在那里矜谈妙语,游说无根。学校因“科举嚣争,富贵熏心”,已成为势利场所,失去了培养人才的作用。为此,他主张改革学校系统,扩大学校权力,使之成为各级政府的监督机构。在他看来,学科技的学生应与学《五经》的学生一样升迁,享受同等待遇。“取士之弊,至今日制科而极矣”,取士不应局限在科举制上,要为读书人和有真才实学的人多开辟出路,从而使朝廷尽可能搜罗有用之才。他在教育方面提出的新见解,对后世颇有启迪意义。

——摘编自韦齐发《黄宗羲教育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概括朱熹的教育思想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2-07-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