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黄宗義以“曳木工”的工作场景类比了其理想统治——“分治而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据此可知,黄宗襄这一思想(     
A.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B.表明人的权利意识觉醒
C.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D.旨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中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其认为真正末业系耗损浪费社会财富的行业,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的一般工商业同农业一样重要。这一思想
A.源于世儒的保守落后B.确立了工商皆本政策
C.表达了经世致用主张D.是新经济萌芽的反映
3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在政治、经济、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封建君主的“一家之法”并非“天下之法”,而“天下之法”应“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天下之人完全可据“天下之法”而评论天下大事,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更是义不容辞。黄宗羲一边大声疾呼“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一边又郑重地提出天子、郡县官等都要定期到学校,“入弟子列”恭听由学校所代表的“民意”。在一定意义上,将各级政府置于某种范围的“民间”舆论监督之下。由此,黄宗羲进而申言“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政府应鼓励“四方上书言利弊”。这样,言路广开,“民意”上达,自由评议受到重视,国事民情统为一体,政通人和就相辅相成了。“公其非是于学校”,为进步思潮之勃兴亮出了鲜明的旗帜。

——摘编自罗华庆《略谈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思想》

材料二   孟德斯鸠明确指出,只有人民才可以制定法律,封建君主言出即法“是一种恶劣的立法方法”。立法权由人民集体享有,这在大国是不可能的,在小国也有许多不便。他同时认为人民是根本不适合于讨论事情的,人民必须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议会-立法机关,立法工作才能完成。孟德斯鸠认为不应该广泛地从全体人民中选举立法机关的成员,而应在每一个主要地域由居民选举代表一人。“人民对自己城市的需要比对其他城市的需要了解得更清楚;对邻居的才能比对其他同胞的才能判断起来要正确得多。”孟德斯鸠认识到,已接受选民一般意志的代表在立法期间不必每件事情都要再接受其选民的特别指示。若事事征求选民的意见要以无限的拖延为代价,结果得不偿失。

——摘编自李建华、周建民《法的精神与法的规则-孟德斯鸠立法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限制君权思想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19世纪黄宗羲和孟德斯鸠限制君权思想在中国和西方的遭遇,并分析造成黄宗羲相关思想这一遭遇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B.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C.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D.设方镇以消除郡县制度的弊端
2021-11-20更新 | 202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黄宗羲认为,君主不是由上天所命,而是为了适应人间社会公共事务运行的需要而出现的,君主的职能在于振兴公益、消除公害,以使社会保持公益与私利的均衡。据此可知,黄宗羲
A.反思了传统君主思想B.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C.接受了君主立宪主张D.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意蕴深刻。《老子》认为“天下多忌讳(禁忌)而民弥贫,法物(即为合法地纳民之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材料二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材料三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孔子的面貌随时代、阶级不同而变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老子的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说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孔子”与“朱熹的孔子”的共同特征。
(4)根据材料四、五,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021-10-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种主张都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021-10-10更新 | 334次组卷 | 99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反对君主专制,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B.主张“农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C.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国家
D.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10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焚书》
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