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就必须对人性有深刻了解。阅读材料:

材料一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材料三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这个主张的人性论基础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对人性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的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西方设计民主政治制度的人性论前提是什么。

2017-12-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盘湾中学、陈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选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可以用孔子评价舜帝的三句话来概括儒家心目中的“三代之治”。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说的是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舜得天下,不是他自己争夺来的,也不是尧私相授受的。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君主应当作为尊贵的权力象征而存在,并不需要管那么多。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君主尊贵而虚其位,君临但不统治,国家的治理权交给贤能之士。这也叫做“共治”。

儒家治理理想贯穿了“三代”之世,而“郁郁乎文哉”的周制,则当之无愧地代表了“三代”的文明巅峰,所以孔子说,“吾从周。”至于美好的“三代之治”是不是真实地存在于历史上,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直活在儒家的集体记忆中。

——摘编自吴钩《从三代理想看“儒家宪政”的动力》

材料二   西洋君德,视中国三代令主,无有能庶几者;及伊、周之相业,亦未有闻焉。而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朝廷之爱憎无所施。

所有黑奴及其子孙一以平民视之,听从自营生理……西洋大国以爱民之心,推类以及异国无告之民,设法以维持之,其仁厚诚不易几也。其勃然以兴,又何疑哉!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夷狄也。

——摘自《郭嵩焘日记》,1877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制”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代之治”集体记忆的精神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嵩焘对西方社会的观感,并评价其观点.
3 . 文明互鉴

材料一   对于孔子的哲学,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它不同于欧洲盛行的“神示宗教”,而是一种具有崇高理性的“理性宗教”。中国政府在伏尔泰心中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全体人民。”不管是伏尔泰对中国的赞扬,还是卢梭对中国的批判,又或者是孟德斯鸠对中国态度的有褒有贬,启蒙思想家都把与自身文化相异但魅力无穷的中国文化,当作构建自家思想学说的精神参照。

材料二   20世纪初,孙中山、章太炎等革命派,先后发表《法国游记》《法国大革命史》,与近代中国的国情进行比较。1903年,国内至少有六家书局、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有关法国大革命史的专著。同时,《人权宣言》、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等译文介绍也竞相出现。文艺界还创作大量有关法国大革命题材的小说、杂剧、诗歌。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有人称之“易若使中国为亚洲之法兰西哉!……法人风潮能及全欧,中国风潮之及全球也必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法两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
4 . 赞赏的背后

材料一:一组西方思想家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评价伏尔泰: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我们不能象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魁奈(1694-1774,法国经济学家)“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是已知的人口最稠密而又最繁荣的王国。”“胜过欧洲最文明的国家。”

狄德罗:(中国人一旦发现道德居所有科学之首)“他们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有两只眼睛,我们只有一只眼睛,而全世界其余的人都是盲者了”。

霍尔巴赫(1723-1789,法国哲学家)“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成为一切合理人们唯一的宗教,因之道德科学之进一步的研究,遂成为获得职务或立身致仕的唯一法门”。所以“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分别摘自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和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畲:《瀛寰志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伏尔泰所言的“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和霍尔巴赫所言的“唯一的宗教”实质上是指同一事物,它最可能是指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你如何看待“人类智慧不能想象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这一观点?
(3)西方学者对中国及中国文化大加赞赏,而中国早期维新派却赞赏美国总统华盛顿及美国的社会制度。对他们的这种赞赏,你怎么看?
2019-09-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静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外思想成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

材料二人们在建立国家时,每个人通过契约把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集体,在由这样的契约所建立的国家里,所有的人在政治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人民集体经常表达出来的意志成为“公意”,它构成主权,主权即公意的运用。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它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它是统一的,也不能被分割。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应该执行人民的意志,受人民监督。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任用和罢免他们

—卢梭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材料三观察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3)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思想潮流?从图1到图4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时代主题?

2018-08-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历史(文)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2016-11-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贽对待传统思想的态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
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
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
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 《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
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
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
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材料三中的"民主""科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
(4)古今中外对待儒家思想态度各有不同,对此,我们有何认识?     
2016-11-18更新 | 5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9 . 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对人的尊重,主张重民重人,法国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人权学说。儒家思想和启蒙运动对中外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和欧洲、印度文化中的神学独断相比,中国文化显示了它的理性的一面。它没有把人的道德情感引导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莫测的境界,肯定正常情欲的合理性,强调对它的合理引导。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有两种根本自相矛盾的倾向,一方面它助长了科学的萌芽,一方面又使之受到损害。因为就前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就后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把注意力倾注于人类社会生活,而无视非人类的现象,只研究‘事’,而不研究‘物’。
材料二:《论语》是孔子对弟子讲学的语录,反映了孔子思想。《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活泼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次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材料四:如果说 18 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学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 … 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 … 中国人因此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修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准备。《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中变为现实。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1)综合材料一、二回答为什么说儒家思想重理性?这种理性是怎样“助长了科学的萌芽”?为什么儒家思想又损害科学的发展?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陈独秀说“尊重孔教”是腐朽思想?并论证“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主张的合理性。材料四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是指的什么标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分析为什么说这个标准找到后才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3)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进行了重建?为什么说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
2016-11-18更新 | 9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文综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中国著名人口学者,其思想主要体现在1793年撰写的《治平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朝初年,“隙地未尽辟,闲鏖未尽居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关于人口问题的调整,他指出:“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日: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

——摘编自洪亮吉《治平篇》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著名人口学家,1798年,出版《人口原理》,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他认为“在一定时间内或长久地不结婚,并在独身期间性行为严格遵守道德规范贾谊的主张……这是使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相适应并且完全符合道德和幸福要求的唯一方法。”“对人口增长的积极抑制包括以任何方式过早地缩短人的寿命的一切原因,例如不利身体健康的各种职业,繁重的劳动和长期在露天干活或生活、由于贫困引起的饥寒交迫、对儿童抚养不当、大城市和制造厂、一系列常见病和流行病、战争、鼠疫和饥荒。”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亮吉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在解决人口问题方面,洪亮吉和马尔萨斯的主张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观点产生的原因。
2021-01-0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