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时代最后一个儒家大师,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是谓东方世界的精神领袖。荀子认为“人之性恶”,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而起伪”,即改变本性之恶,兴起人为之善。他对教育的作用作了极高的评价:“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孰禁我哉!”。荀子的基本培养目标是“法后王而重礼法”的“雅儒”,最高目标是“大儒”。他们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是“既智且仁”的“王霸之佐”。其教育内容最重礼经,认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认为教学过程有闻、‘见、知、行四阶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柏拉图最优秀的弟子,雅典吕克昂学院的创始人,逍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吕克昂学院流传下了47本著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广博、最统一的知识体系。他第一次告诉人们,智慧不需要神启,是可以凭借理性和逻辑来认识的。亚里士多德曾经担任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少年时期的老师,他按照希腊文明的最高标准塑造着亚历山大。他让14岁的亚历山大喜爱上了希腊文学与荷马史诗,并对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广阔的知识产生热情。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提出要求,“做亚洲人的主人,做希腊人的领袖”。这正是“希腊帝国”的精髓—内部是民主,外部是殖民;上面是公民,下面是奴隶。这种双重标准的希腊式帝国,是日后欧洲帝国的精神原型与政治模板。

——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荀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兴起的背景。并分析荀子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格拉底亲身经历了伯里克利时代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体察雅典从极盛而趋衰,他聚集大批弟子论学,到处找人论辩、针砭时政。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研究生活、善和恶”。苏格拉底这样做(     
A.推动雅典重新走向辉煌B.使雅典形成了崇尚理性的风气
C.发扬了智者学派的主张D.有利于提升雅典公民道德素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美德才是知识……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苏格拉底这一教义的提出
A.旨在强调人的思想自由
B.第一次把人类置于了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意在肯定人的自然欲求
D.与雅典的政局和智者的出现有直接关系
4 . 某中学高二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轴心时代”(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的中西方文化时,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日:教之。《论语·子路》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下》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指出材料二中古希腊先哲思想主张的精神实质,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
2021-01-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的主张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C.认知你自己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格拉底热爱母邦,拥护民主,刚健勇敢,清廉自奉、谦恭真诚,是品格高尚的道德楷模。他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影响年轻一代,但他不以老师自居,总以朋友的身份与人“共同研讨探索”。他重视身体价值,以身体锻炼为基础,努力将体育与智育、德育以及自然科学统一起来。他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价值,宣称灵魂是人生最高价值的源泉,并致力于人的灵魂的改善。苏格拉底以人的自我意识,以每个人的思维的普遍意识来代替神谕,造就了一个人自身理性原则的新神,这是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一个转折点。

——摘编自苏振兴《苏格拉底的教育价值思想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019-01-30更新 | 3438次组卷 | 9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4—2015学年高二(高2016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古希腊悲剧大多是讲,灾难降临在英雄头上,这往往是神的旨意,他们却凭借崇高的自由意志和激昂的抗争精神,高扬了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积极的生命意识。这反映出古希腊
A.普遍崇尚理性思想
B.平民权利不受重视
C.宗教信仰观念淡薄
D.人的价值受到尊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材料二   把治权寄托于少数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法律的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人尽管聪明睿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弊,因为在这里,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都享受法律上的权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统治者也不敢胡作非为,破坏法纪。

——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法”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法”的认识的不同之处。
10 .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C.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2017-08-22更新 | 18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一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