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8-9高二上·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理想国》一书的作者是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020-02-09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08-20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与孟子有相似观点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800至前200年间的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以下思想属于相通之处的是
A.民主权利,源远流长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思想一统,法律至上D.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创建逻辑论证系统的古希腊哲学家也提出(       
A.理想国的创设B.重视道德规范
C.“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019-12-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
A.法治思想具有理性色彩B.限制了君主的权力C.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D.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柏拉图认为,很多戏剧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他意在强调
A.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
B.戏剧应该取消以净化社会
C.文艺衰微是由于民主泛滥
D.文学艺术必须要富涵美德
2019-09-25更新 | 369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B卷)试题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C.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D.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希腊的《对话录》与中国《论语》都记录了一代大师与其众徒之间的谈话,但《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始终是辩证和批判的,而《论语》中的孔子却是以他伟大的人格所产生的权威说服他的弟子。由此反映了
①孔子注重伦理道德
②苏格拉底否定道德的作用
③孔子强调知识实用性
④苏格拉底倡导理性思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自创新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C.推崇“知识即美德”
D.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