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917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对这一比喻理解准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具有挑战权威的精神B.亚里士多德是忘恩负义之人
C.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师生关系恶劣D.亚里士多德具有较强求知欲
2021-09-3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仰神,并由此受到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上表明(   
A.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受到了处罚D.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2021-05-14更新 | 279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这
A.推崇绝对真理B.具有理性精神
C.否定神灵存在D.捍卫思想自由
2021-03-22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零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
A.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
C.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
2021-03-16更新 | 742次组卷 | 31卷引用:[中学联盟]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1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021-01-27更新 | 40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柏拉图认为,文艺可以使青少年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善于辨别美丑,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的阶段。据此可知
A.中西思想家重视文艺对个人的影响B.雅典公民拥有更多自由权利
C.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古希腊文艺发展D.儒家重视个人多方面的修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究对象转向人类的内心世界,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德行可教",并主张"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这表明苏格拉底
A.倡导建立社会道德价值观B.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C.研究重点由人类转向哲学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亚里士多德认为,纯粹的科学必须是为求知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目的而存在,这种避免无知、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纯粹的科学。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
A.追求真理的精神B.对科学认知存在误区
C.崇尚个人主义D.坚持科学至上原则
2020-1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孝义中学、文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公正地治理国家。柏拉图
A.主张建立等级森严的社会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D.具有理性主义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