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仰神,并由此受到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上表明(   
A.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受到了处罚D.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2021-05-14更新 | 279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巴蜀中学高二下期末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对阿那克萨戈拉提出的“心灵是安排一切的原因”的原则寄予厚望,但最后却非常失望地说:“我往下看,发现这位哲学家完全不用心灵……而是求助于气、水和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具有人文精神内涵的哲学追求B.主张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
C.将个体主观感受作为是非标准D.忽视了对雅典现实生活的关注
2021-04-15更新 | 31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
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
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D.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
4 . 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作最高幸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两位思想家都
A.强调人的决定作用B.深受宗教思想束缚
C.强烈反对直接民主D.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2021-02-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材料中的“他”应当是
A.伯里克利B.普罗塔戈拉C.孟德斯鸠D.苏格拉底
2021-01-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等六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全盛期的苏格拉底对比例的看法却不是基于事物固有的尺寸大小,面是着眼于事物与人的目的是否相符,符合则是美的。美学现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否定神的权威B.人文精神的觉醒C.出现学术争鸣D.自然科学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图,推动图一向图二转变的关键性人物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020-12-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放弃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人和人类社会
C.根据智慧品德对每个人进行明确分工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出这个观点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