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倡导美德D.强调理性
2020-10-16更新 | 84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C.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D.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2020-09-29更新 | 485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江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91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于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 )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B.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
C.系统学习哲学D.自由选择科目
2020-08-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格拉底明确宣布他有自己的神灵,并经常依赖神灵的指引,但神灵不提供苏格拉底寻求的理 论知识,也从不解释它为什么反对苏格拉底做某些事情。据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A.神灵是伦理知识的源泉B.神灵是人类的内在灵魂
C.必须以理性去发掘知识D.人和神的意志同样重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认为,人最优越的部分就是神在人体内安放的灵魂,并用灵魂去认识自己,探求真善美。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摆脱了神学思想的影响B.阐释了人的自然属性
C.倡导了自由平等的观念D.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
7 . 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为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
C.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D.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言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二者的共同点是
①反对盲从   ②否定基督教神学束缚   ③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④强调自我完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02-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助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这表明苏格拉底
A.强调关注自然界B.认为人应具备美德
C.主张人们认识自我D.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2020-02-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国斯通普夫、菲泽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指出:“他把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审视他自己的生活和其他雅典人的生活和思想上……他不留情面地在人们无序的行为之下追寻稳定恒常的道德秩序。”据此推断“他”应是
A.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C.伏尔泰D.马丁·路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