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2020-09-21更新 | 337次组卷 | 6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中西文化

材料一   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对中国的孔子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在《哲学词典》中曾作诗称颂:“唯理才能益智能,但凭诚信照人心;圣人言论非先觉,彼土人皆奉大成。”并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改编自伏尔泰《论孔子》《风俗论》

材料二 对于“中体西用”观最彻底和最有说服力的批判,是“西学第一人”严复。严复的批判开始集中在对中学的批判上,因为捍卫中学的神圣性是“中体西用”观提出的根本原因。严复对中学的批 判,是运用达尔文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等先进理论对中国文化中的错误和局限性进行剖析,并结合 中西方文化对比来进行的。

——王岗峰《严复对中体西用观的批判》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伏尔泰尊崇孔子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严复批判中学的原因和目的。
(3)概括上述二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2020-05-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出现这种情况的社会背景是
A.同文馆的创办不适合中国社会需要
B.新学体制与传统教育制度相抵触
C.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D.封建传统势力和思想观念的阻扰
2019-11-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长宁、嘉定二模历史试题
4 .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接受奴化教育
B.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向西方学习
C.甲午战争的失败,知识分子受时势刺激
D.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已经成为亚洲强国
2019-11-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有为称严复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如此推崇该书是因为
A.该书符合革命派政治需要
B.为维新变法寻找到了依据
C.该书介绍了西方社会学说
D.严复也主张推行维新变法
6 . “体”与“用”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

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张靖达公奏议》卷8

材料三:“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3—4页


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材料中“体”、“用”变化的历史背景。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体用”观的变化?
7 . 康有为政论

材料一: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材料二:孟子大义云:民为贵,但以民义为主,其能养民,教民者则为主,其残民、贼民者,则为民贼。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夫地方自治,即古者之封建也。但古者乱世,封建其一人,则有世及自私争战之患,此所以不可行也;今者升平,封建其众人,听民自治,听众公议,人人自谋其公益,则地利大辟,人工大进,风俗美而才智出。若美国之州郡并听自治,此则古公侯大国之封建,与德国联邦同矣。

——康有为《公民自治篇》


问题:
(1)依据材料,概述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论点。
(2)康有为在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3)你如何评价康有为的上述政论?
8 . 梁启超对“史学革命”所做的贡献,不包括
A.批判旧史学,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
B.强调借用西方学说探讨社会进化之理论
C.提出研究历史要探求历史发展规律
D.强调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历史
2019-09-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长宁、嘉定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外文化交流

中学西传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西学东渐也促使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写在相应空格中)

A火药B《几何原本》C活字印刷术D马克思主义E进化论
(2)若就提纲中的(三)展开陈述,可选择以下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A.
B.
C.
D.
E.
2019-05-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长宁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二模)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海国图志》记述“亚墨利加(即南、北美洲)一土,孤悬于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据此可知
A.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宣告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
C.对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提出质疑
D.对美洲历史的认识了解尚存缺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