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20年发表于《新妇女》杂志上的一首题为《家庭》的诗。

这首诗(     
A.标志白话文诗成为诗歌主流B.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开端
C.是青年奋起反抗旧礼教写照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青年》发表的重要文章:

时间作者文章
1915年9月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6年9月李大钊《青春》
1917年4月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18年4月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
1918年11月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5月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5月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1923年6月瞿秋白《国际歌》中文歌词
1926年3月瞿秋白《国民革命运动中之阶级分化》

材料二   《人民画报》创刊于1950年7月,这本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刊物,从未间断地向国际国内展现中国的风貌。

1954年第2期封面鞍山钢铁公司炼好的铁水自动流入铁罐
1954年第8期封面合作社的打谷场
1954年第9期封面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
1954年第12期封面金兆陛正在和队员们研究怎样节约木材
1955年第1期封面天津第一橡胶厂的职员李淑华和她一胎所生的三个孩子
1955年第2期封面一个冰上运动爱好者家庭
1955年第3期封面在和平、幸福的大道上前进
1955年第4期封面春耕开始了,新媳妇在娘家过完春节,回家参加生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青年》发表的重要文章与思想解放历程、民主革命道路探索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54~1955年间《人民画报》封而反映的时代特征。
2022-12-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重教育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青年杂志》创刊时宣布“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提出“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政党运动”,否则成立民国便是“换个招牌”。《青年杂志》中的这些主张旨在(     
A.启蒙思想,唤醒民众B.依靠人民,反对专制
C.人民革命,救亡图存D.政治变革,推行民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陈独秀创立的《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李大钊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表明进步知识分子(     
A.认为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B.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C.积极探寻民族振兴新力量D.力图激发各阶层民族意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的新,主要是指域外思潮的引进,人们开始以不同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生活,先前被遮蔽的思想都浮出水面”;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们在“张开双眼瞭望世界的时候,传统的思维渐渐被新的观念修正”。这揭示出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B.增强了文化创新与发展能力
C.开启了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D.激发了国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时说∶"那时许多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同时指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闰土、阿Q等等,绝非纯粹的艺术虚构。张勋复辟要尊孔,军阀争权要尊孔,甚至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也要尊孔。"据此可推知,毛泽东意在强调(       
A.新文化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B.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C.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D.知识分子救国方式已达成共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为政治上的暴力革命在思想上、舆论上作好了准备,荡涤着一切旧制度下的污浊空气,而且直接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摘编自姚秀梅《浅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方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写出该事件名称,根据该事件自拟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足,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2022-04-24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怀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的两个重要阶段,不应该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要放在整个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方面去研读,我们会发现,任何事物都没有我们后来人认为的、想当然的那么简单,对于建立民主政治的尝试,最初的维新派还是尝试着很婉转地宣传,当然这样微弱的声音,可想而知听者乏人,经历这次宪政尝试的失败后,革命党人倒是更加大胆,因为对清廷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样倒来得更加快绝,当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也更加广泛,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摘编自斐民《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简史》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成功,毕竟是要靠人来参与和完成的,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之所以会失败,问题就出在人的身上,了解民主的人太少了,对民主感兴趣并支持的人太少了,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得有个推介的过程,让国民认识到它的精妙之处,让人民认识到民主比专制更先进,更符合社会,更能维护自身权利,这是一项浩大艰巨但又可以治愈中国历史积淀而成的顽疾的必然举措。这样看来,陈独秀、李大钊的功绩并不亚于康有为、孙中山这些政治家。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并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18年,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指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而1924年其认为“义和团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是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据此可知陈独秀
A.宣传了民主与科学B.推动了北伐战争进程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D.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
2022-01-30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育有二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专制时代(兼立宪而含专制性质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

—— 摘编自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材料二   盖吾人意见,以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砺如蔬,而中酒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中国传统文化长于统整,几千年来演成以儒家为主干而整合道释的中国精神文明之结晶体。而源于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的西洋文化则自古以来难以统一,文艺复兴以后更是众说纷杂。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复对纷杂片断之近代西洋文化忽迎忽弃,改宗倏忽而无所适从。这种传统价值资源毁弃无遣而输入价值又恍惚而无所守的局面,可谓“精神界之破产”。

——摘编自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材料三   儒者不尚力争,何况于战?……若西洋诸民族,好战健斗,根诸天性,成为风俗。西洋民族性,恶侮辱,宁斗死,东洋民族性,恶斗死,宁侮辱。民族而具如斯卑劣无耻之根性,尚有何等颜面,高谈礼教文明而不羞愧!

——摘编自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元培新教育主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否是中国“精神界之破产”。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
2021-10-0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一中、同煤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