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圣人形象,早在孔门弟子那里已经大致形成,但是,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公认。到了汉代,孔子渐渐成了从官府到民间共同推崇的圣人。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不仅肯定了孔子是圣人,而且推崇其为“至圣”,认为孔子是从圣人中走出来,出类拔萃、独步天下的人物。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批孔,“打倒孔家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纷纷揭批孔子,认为孔子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孔子尊君,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门伦理,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认定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孔子的智慧到今天仍然可以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钧林《历代孔子形象之嬗变》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孔子“形象”变化,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2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中叶,中国赴海外求学思潮大致经历了由表及里四阶段。这(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1895年甲午战争军事为主
1895年甲午战争至1905年法政为主
1905年清末新政至1918年工商为主
1918年新文化运动至二十世纪中叶学术为主
A.反映出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说明了中国社会需求人才的变化
C.反映出中国人对社会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D.回应了中国社会时代主题的变化
2024-02-0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干脆把 Democracy一词译作平民主义,而放弃了以前常用的“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等译法,“平民”一词充斥报刊,成为极时髦的用语。这反映了他们(     
A.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B.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
C.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力图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4 . 在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发表了《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论述了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关系,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倡要大力普及美术教育。1920年,他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文中,把新式教育方针归纳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并将其宗旨确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A.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综合素养B.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C.完善了国家的美育课程体系D.继承了传统的教育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有着“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的称誉。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李大钊通过文章猛烈地攻击了尊孔复辟的谬论,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李大钊认为,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的政体形式,而是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民主政治道路。同时还要考虑“民彝”。彝本是古代的彝器,象征着帝王的专制统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就表现为法度、权威。而李大钊则用西方进步思想中的“民主”“自由”精神来阐述“民彝”,认为“民彝”就是人民的法则、制度。1917年,李大钊则发表了《调和之美》,首次表明其“调和论”世界思想,来进一步阐释中西文化究竟该如何结合的问题,各方的利害而调和,达到完美。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重视中国的文化走向,并形成了正确的群众思想,让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从思想方面产生阶级觉悟,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思想的理解,奠定了后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1)根据材料,归纳李大钊的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李大钊的思想。
2023-08-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综合测训卷)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简述二十世纪初的四大进步思潮
2023-04-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走向胜利(1919-1949)-【口袋书】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围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人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新青年》是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锋”;有人强调“自从这次世界大战停后,一股澎湃排空的新潮流到了中国,就酿成现今的文化运动”;也有人指出“五四运动确可算是中国文化运动的起点”。由此可知,当时(     
A.新文化运动研究逐步深入B.思想潮流受到多方因素影响
C.中西方文化实现全面融合D.新文化运动的性质难以判定
2023-04-03更新 | 42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文学改良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占主流
2023·福建龙岩·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传统文化范畴内,屈原形象往往被界定为忠君的“忠臣”。到20世纪初,屈原作为文豪、诗人、文学家的“伟人”身份被重建起来。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B.民主思想的传播
C.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D.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3-03-04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陈衡哲出身缙绅之家,后留学美国,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她回忆清末初读林纾翻译的小说《不如归》时,因其所言情事类似从小背诵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才更好接受之,而缺乏此类成分的新文类就很难戚戚于心”。这一材料说明(     
A.思想启蒙需要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B.新文化运动借传统文化宣扬新思想
C.古典文学蕴含大量婚恋自由的主张D.社会环境对人的观念具有决定作用
2023-03-02更新 | 533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