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重大历史事件由若干历史事件构成,历史事件又由若干小的历史事件构成,由此可以列出历史事件的层次或等级,下列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维新变法-预备立宪-剪辫易服
B.义和团运动-创立拜上帝教-八国联军侵华
C.辛亥革命-公车上书-皇族内阁
D.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发表《狂人日记》
2 . 中西文化论战

近代西方文明的输入﹐引起中国社会﹑尤其是思想学术界的强烈震荡。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又当如何看待自身文化,成为当时知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五四”前后延续十余年(1915-1927)的这场思想大论战﹐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反映。

以下节选论战初期双方的言论:

材料一:《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西洋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这两种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中国固有之文明,“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西方文化的输入,造成了“人心迷乱”、“国是丧失”、“精神破产”。

——杜亚泉《迷乱之现代人心》,刊于《东方杂志》第15卷第10号,1918年4月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然今之欧罗巴,学术之隆,远迈往古,吾人直径取用,……彼盲目之国粹论者,守缺抱残,往往国而不粹,以沙为金,岂不更可悯乎!

——陈独秀《随感录》,刊于《新青年》第4卷第4号:1918年4月

材料三:李大钊强调:西洋文明比东方文明“实居优越地位”,主张“竭力以西洋文明之特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华东师大《高中历史·拓展型教材》


问题:
(1)论战的焦点是什么?概括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原文)
(2)简述这场论战的背景。
(3)充分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论战的看法。
2020-07-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2015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

问题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请填写表格中的字母,并一一对应)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2)概述以上四类人物学习西方的主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看法。
2020-05-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4 . 杜亚泉、陈独秀、章士钊以及梁启超等人物同台竞技最有可能反映的事件是
A.戊戌维新B.辛亥革命C.中西论战D.中共成立
2020-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洋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中国文明“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最有可能出现这一观点的杂志是(  )
A.《青年杂志》B.《新民丛报》C.《东方杂志》D.《每周评论》
2020-04-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崇明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的广方言馆B.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
C.新文化运动时的北京大学D.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

8 .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动重学之率凡三:曰力、曰质、曰速。力同,则质小者速大,质太者速小;质同,则力小者谜小,力大者速大。”

——李善兰《重学》序言

“(西学)学问之种类极繁,要可分为二端。其一,形而上学,即政治学、生计学等是也;其二,形而下学,即化学、天文学、……植物学等是也。吾因近人通行名义,举凡属于形而下学皆谓之格致。”

——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

(西学)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严复《原强》

材料二 “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

“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秽’。”

——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三 “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倘以旧有之礼教为非,则不得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

——陈独秀《答佩剑青年》

“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对西学认识的演进历程。
(2)根据材料三,概述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中西文明态度的差异。
(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