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

师夷长技以制夷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扶清灭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孔家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将革命进行到底
枪杆子中出政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实业救国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打土豪分田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抗战到底

从表格中选取同一时期的2-3个口号,拟定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胡适遵循母命与江冬秀结婚,对此,林语堂这样评价:“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鲁迅则说:朱安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
A.民主科学大旗高扬B.新旧思想激烈碰撞
C.大众民主意识觉醒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70年代末,黄遵宪提出中国必须走“语言与文字合”的道路及行文必须“适合于今、通行于俗”。民国初年,国语运动倡导者也主张将“国语”作为“国文”的对立面。这些主张(       
A.有利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开展B.深受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影响
C.破除了“文言”书写语言的体制D.推动文学开始向世俗化发展
4 .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白话书信,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这表明
A.文学革命促进了思想启蒙B.新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新文化运动群众基础广泛D.封建思想地位被彻底动摇
5 . 新文化阵营褒扬墨学,但“扬墨”并非意味着惟墨独尊,即墨学价值虽被挖掘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但儒学并未被彻底否决。新文化阵营所否定的只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儒学,而非原始意义上与先秦诸子并列的传统形态的儒学。新文化阵营这一做法
A.意在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B.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
C.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D.导致近代中国文化复古主义大行其道
2021-01-07更新 | 48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1922年梁启超说:“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虽然他(思想界)流动的方向和结果,现在还没有十分看得出来,单论他由静而动的那点优势,谁也不能说他是进化”。梁启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斗争激烈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形成多元并存的社会思想潮流D.社会进化的思想占据主导
7 . 辜鸿铭曾对中国士大夫的两种极端心理给予批评:“自来我中国士大夫夜郎自大,其贻讥外人固不足怪,惟今日慕欧化者,又何前倨而后恭也。”这表明他
A.主张理性地对待中西文化B.批判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
C.带有复古守旧的思想倾向D.主张东西文化应互补调和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必然带来思想层面的变化。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倡导西学反对传统,从而使一个个新思潮与救亡图强的政治运动相伴而行。早期的思想启蒙就是因为没能完成对中国的深层文化——人们的观念、心理、意识的更新,致使他们在政治上的救亡运动也不能成功。

——姚晔《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启蒙的历史贡献》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对国学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他提出,国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做成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之下分有民族史、语言文字史、经济史、政治史、国际交通史、思想学术史、宗教史、文艺史、风俗史、制度史。胡适的国学分类法
A.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地位B.实现了中西文化交融兼采
C.在研究方法上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D.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有人指出,“今之忧世君子,睹神州之不振,悲中夏之沧亡,则疾首痛心于数千年之古学,以为学之无用而致于此也。”1912年底至1913年初,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正式取消了大学经学科。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儒学地位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弘扬儒学精髓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