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019-05-29更新 | 904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
时间(年)新式学堂总数(所)学生总数(人)
1902357871006740
190659117逾160万
1912822722933387

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A.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
B.科举制废除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
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8年11月“世相与映象——洛文希尔摄影”展在清华大学开幕,展览较为全面地映射出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风貌。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展览照片的是
A.遭到列强劫掠焚毁的圆明园
B.慈禧、李鸿章等正襟危坐像
C.受西方影响留学生“改装去辫”
D.新潮学生纷纷购买《新青年》
2019-05-06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4月)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9-04-15更新 | 1689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材料强调
A.人的全面发展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弘扬传统文化
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曾说:“他们自负是学习西方的启蒙运动,却把中国两千年的学术文化,当作一野蛮、一童蒙看。……他们不肯真心学佛,只借仗释迦来骂孔子、老聃。”该学者意在批评
A.洋务运动引进西学存在不足
B.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启蒙者自居
C.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
D.资产阶级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
7 . 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康德的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到救治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社会主义……这些“主义”的出现
A.造成中国的知识分子思想混乱不知所从
B.为救亡图存提供一个比较与选择的机会
C.进一步验证“民主与科学”的合理正确
D.彻底终止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汉代以后,特别是宋明以降,随着封建道德的日渐强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教条,也贯穿于中国家训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不过在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几许亮光。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对家人子弟的教育指导上,在传统家训中也掺进了一点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现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

——摘编自周舸《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家训的走向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家训的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2019-02-20更新 | 20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届山西临汾市新华中学高三暑假补课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改革开放后,有研究者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说:“在被涂抹和丑化的民国元勋和领袖人物中,第一个就是袁世凯。”批驳该观点的证据是袁世凯
A.逼清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帝制
B.签订《辛丑条约》让国家利益受损
C.出卖维新派加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D.掀起“尊孔复古”运动营造复辟的舆论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