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
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
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 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附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6)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 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至2009年10月)
地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数量(单位: 所)7094872110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 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2014·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2016-11-27更新 | 2830次组卷 | 42卷引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
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
2016-11-27更新 | 341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2016-11-27更新 | 457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2016-11-27更新 | 380次组卷 | 35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
A.《海国图志》B.《天演论》
C.《民报·发刊词》D.《敬告青年》
2016-11-27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三中高三10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