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近代有人指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人最后之觉悟”指文化的觉悟,为此,先进中国人提出的口号是
A.“自强”和“求富”B.“扶清灭洋”
C.“民主”和“科学”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020-01-17更新 | 318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贺麟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及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之功而使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推进了五四运动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肯定西方思想的优越性B.带有急功近利的主观性
C.有助于重估儒学的价值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著作选》

材料二   学界大体一致的观点认为,由争山东权益而导致“五四”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一是新知识分子的发动。因为运动的领导人物,“有不少正是那些提倡新文学、新思想和社会改革的新兴分子。而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反对者则是中国固有传统的代言人。”二是新文化运动民意至上、民权至上思想传播和思想觉醒传播的必然结果。还有著述沿用毛泽东的说法,论定“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爆发的。

——陈廷湘《1920年前后两次争国权运动的异样形态及形成原因》


(1)概括材料一中陈独秀的主要观点以及为此新文化运动者们提出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019-08-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中历史选考模拟卷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四运动最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选择,它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文化逻辑的结果。这体现在
A.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图一《蒙娜丽莎》               图二孟德斯鸠            图三《共产党宣言》                 图四《青年杂志》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C.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019-06-24更新 | 46次组卷 | 2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2019-06-08更新 | 11459次组卷 | 11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模式将中国近代史看作
①“冲击—反应”模式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
②“侵略—革命”模式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③“早期启蒙”模式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
A.①和③B.①和②C.②和③D.①和②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宫廷和市井都有讲故事的口头文学活动,说话的人把要说的材料用白话体写下来,叫做“话本”。这种“话本”,后来就发展为长篇的章回小说。还有“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文学,其唱本都是用白话体写下来的。到了元代,以白话的曲子来举行考试,白话文就大大发展起来。当时政府的文告,是用白话写的。

——《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

材料二: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指出:“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是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长的光荣的历史的。……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决不会有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的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的人的响应与赞助。”在这场白话文运动中,胡适呼之于前,陈氏喊之于后,且在气度上和思想上,更具煽动性。

——摘编自孙郁《鲁迅与胡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白话文兴盛的原因,并指出两部元末明初代表性的白话章回体小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胡适对白话文运动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简述胡适和“陈氏”对白话文运动所做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鲁迅论及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据此判断,下列属于“拆掉屋顶”式的言论有
①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
②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④孔孟言论,如民贵君轻之说,值得探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2019-02-20更新 | 20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