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2 .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在20世纪初访问中国时说:“(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是外部的、形式上的,只触动社会运作机制,而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为了实现杜威所说的社会转型,中国必须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救亡图存,君主立宪
C.民主科学,伦理觉悟D.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3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除了批判封建礼教和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外,一些知识分子还对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信等社会行为进行了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直面现实的批判反思精神B.绝对肯定西方文明的价值
C.体现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D.促进近代政治格局多元化
4 .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材料二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材料一中“专制政治”具体指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020-08-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王)于是筑钜馆,临康衢,盛处士之游,壮学者之居……相与奋髯横议,投诀高谈,下轮孔墨,上述羲炎……于是齐王沛然来游,欣然自喜,谓稷下之富,尽海内之美,慨乎有自得之志矣。

——司马光《稷下赋》

材料二 这次文化转型,其发端就是以北大为大本营……北大精英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传播各种新思潮……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而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据孙玉萍《北大新文化传播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钜馆”的名称及其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齐王“筑钜馆”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的理由,并简述“北大精英群体”为推动“文学革命”开展所做的努力
6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2020-07-04更新 | 835次组卷 | 46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师夷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寻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三反映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什么旗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在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
2020-06-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各历史人物与其思想(言论)论著或者主持编撰的图书不一致的是
选项人物思想(言论)论著或者主持编撰的图书
A林则徐《四洲志》《华事夷言》
B鲁迅批判封建礼教
C胡适《文学革命论》
D严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A.AB.BC.CD.D
2020-06-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五四时期,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这说明
①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青年学生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④青年学生成为新文化运动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著名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文中“巨大的波澜”当指:
A.清末新政B.二次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