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
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面貌焕然一新, 北京大学以及“北大红楼”(见下图)逐渐成为
A.护国战争的策源地B.护法战争的指挥中枢
C.新文化运动的中心D.北伐战争的指挥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同时代大多数的年轻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刚开始倾心于康梁的变法维新主张。但在赴日留学接触了大量新思潮后,面对国内封建复古思想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实,他决定办一个“思想革命”的刊物,“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于是《青年杂志》诞生了。据此可知,陈独秀
A.以维新思想为革命思想B.在思想上推动革命发展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D.积极倡导民主科学思想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对国民性的改造,是对旧传统的摧毁,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上,放在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始,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埋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如陈独秀通过“最后觉悟之觉悟”所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进步,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主线……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疾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新小说》《新妇女》《新人》《新学生》《新共和》《新湖南》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7 . 五四时期,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这说明
①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青年学生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④青年学生成为新文化运动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百家争鸣”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如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盘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年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说”?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灵丹”的内涵,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2020-05-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渐进过程。请回答:
(1)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以李鸿章为代表)在学造器物方面开展了什么运动?
(2)列举19世纪90世纪年代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两位维新思想代表人物。
(3)20世纪初,提倡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0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
2020-04-28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教学质监历史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