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9年,胡适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这有助于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C.抵制尊孔复古逆流
D.提升国人文化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和北欧东欧弱小民族国家作品。在鲁迅等人的带动下,俄罗斯文学在五四时期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局面。这说明
A.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翻译活动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
D.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文中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存其一必废其一。”他在这里表达的主张是
A.中西文化的差距太大不可兼容
B.中国应进行彻底的暴力革命
C.共和政体与封建文化不可兼容
D.抨击尊孔复古思潮反对复辟
2019-04-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2012·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19-01-30更新 | 1185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2019级高二下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2019-01-30更新 | 365次组卷 | 45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寓封建于郡县之中”,即地方分权以制约中央的思想;黄宗羲则提出了比较彻底的主张,认为君是为民而设的,并提出“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他们的思想不是舶来品、西洋货,而仍然是打着“三代之治”旗号的儒学传统。但似乎可以说,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这批思想家倒真可以说是具有某种近代意义的“法家”,以至于梁启超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民国初年,伴随政治上的动荡局势和帝制复辟的酝酿,思想界一度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学术界注重传统风气的抬头……凡此种种,都与民国精神不相吻合。与此同时,民国局面的不如人意,促进了另一批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引发了进一步宣传民主、科学,猛烈批判传统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如果说,民国初期到20年代末期中国思想界的变动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思想的引入、介绍、疏解和一般地运用方面,那么,由30年代开始,借鉴西方思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实际的需要,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便成为中国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仍打着“三代之治”旗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明清之际思想相比,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19-01-03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重庆市九校联盟2019届高三12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2018-12-12更新 | 163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说,“神州学术不放光辉”,“即孔学亦以独尊之故,而日行衰落也。人间万事,恒以相争而兴,专占而萎败,不独学术一端如此”。陈独秀意在说明
A.否定孔子历史地位就能实现民主自由
B.反思想专制就是否定孔子和儒家思想
C.全盘西化是实现民主和科学的捷径
D.反对儒学独尊是实现思想自由的关键
10 . 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
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
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
D.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的问题
2018-11-23更新 | 201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