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说:“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意在说明(     
A.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B.守旧势力太大是失败的根源
C.必须先除旧然后才能布新D.变法中反封建主义力度欠缺
2023-11-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宣传了“师夷长技”的主张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8年,湖南官、绅、商各界合办了类似西方警察局的机构保卫局。保卫局设议事绅商十人,一切章程均由绅商议定,交省政府批准后交付保卫局执行。戊戌政变后,湖南的各项改革措施皆废,只有保卫局得以保留。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保卫局的创办标志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确立
B.保卫局的设立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保卫局是清政府局部试行地方自治的成果
D.创办保卫局标志中国开始探索制度近代化
2021-10-15更新 | 83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脱离中国国情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


——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戌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
2021-12-27更新 | 1188次组卷 | 7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官僚机构是戊戌变法的重头戏。有学者认为封建王朝末期的改革之所以成效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统治者用于发动改革的官僚队伍本身就是一支腐败之师。因此,封建王朝的历次改革都将精简机构与人员作为挽救王朝命运的措施之一,戊戌变法也不例外。甲午战后,光绪帝为奋发自强,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以备调用,于是各方保举折片络绎不绝,然光绪帝尤对维新党人青睐有加,授予他们极高的品衔,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的同时,也使维新派陷入与老资格官员的尖锐对立之中。此外,光绪帝还对官僚机构以大刀阔斧之势进行改革。18986月,仅京师一地被裁撤衙门就达十余处,被裁的官员胥吏“将及万人”,以致“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凡遇新政诏下,枢臣俱模棱不奉,或言不懂,或言未办过”。地方督抚看到京师乱象后,其原本的观望态度变成敷衍,裁撤诏令在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熊小欣《再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改革官僚机构的原因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中改革官僚机构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2021-05-06更新 | 48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维新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慈禧太后
A.谋求富强同意有限变法B.与光绪帝政治理念一致
C.假装变法实为图谋政变D.与维新派变法理念相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10 . 教育制度一直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春,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在圆明园面见光绪皇帝时,曾力陈八股考试的罪过,指出学八股者“不考地球各国之事”,造就出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庸才,当国难临头的时候毫无用处。梁启超在《变法通义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新派人士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则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意义。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而且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主张变革教育考试制度的背景(或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变法在教育方面的举措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并指出维新运动对今天制度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