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     
A.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B.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
C.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人曾说,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
A.“回光返照”实现了帝国复兴B.两国的革新都实现了社会转型
C.“喷薄欲出”指的是大化改新D.东亚两国改革的结局大相径庭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材料二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3)从梭伦,大久保利通,谭嗣同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深化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19-12-02更新 | 273次组卷 | 107卷引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王安石整顿太学和维新派兴办学堂相比,其相同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B.改革科举制度C.为变法,育人才D.繁荣文化艺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7 .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2019-01-30更新 | 119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二中高二下期中历史卷
8 . 梁启超曾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措施的
A.奖励创新发明B.鼓励私人办学.
C.废除八股D.设立京师大学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