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百日维新”中提到“广开言路”,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奏书。“百日维新”力主撤销詹事府、通政司等六个衙门,规定各省也要相应“裁汰冗员”。这些规定
A.为变法思想提供了依据B.推动了预期政治目标的实现
C.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D.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
2021-04-16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然以数千年前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段资料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派大臣请更风俗的奏折B.康有为等请革服饰以开风气的奏稿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易服法令D.新文化运动时批判礼教的报刊文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2019-06-08更新 | 5238次组卷 | 38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有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制思想界”。这主要指的是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019-01-30更新 | 375次组卷 | 61卷引用: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016-11-21更新 | 648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