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推动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2023-01-06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学术界有人认为,维新派主观失误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为其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善后措施没有跟上,有些改革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尤其在百日维新的紧急关头康有为等人因急功近利的心态,铤而走险,借光绪帝的密诏,试图囚禁太后的做法,导致整个形势发生逆转。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戊戌变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2-05-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戊戌维新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A.建立了完整的学校制度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98年,湖南官、绅、商各界合办了类似西方警察局的机构保卫局。保卫局设议事绅商十人,一切章程均由绅商议定,交省政府批准后交付保卫局执行。戊戌政变后,湖南的各项改革措施皆废,只有保卫局得以保留。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保卫局的创办标志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确立
B.保卫局的设立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保卫局是清政府局部试行地方自治的成果
D.创办保卫局标志中国开始探索制度近代化
2021-10-15更新 | 830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百日维新之际,慈禧太后“戒帝毋操之过蹙”,要求光绪帝“但留祖宗神位不烧、辫发不剪”。光绪帝在变法期间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得以在短时间内颁布诸多法令。由此可见,慈禧太后
A.固守传统的封建思想B.逐步还予光绪帝实权
C.既得利益因变法受损D.支持有序渐进的变法
7 . 改革者是否能化解各种“反动”势力并使之成为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封建领主虽不复是向农民收取年贡的大领主,却由于年金的折发公债,一变而成为将其新进资本化的财富投资于银行、股票、工业或地产上的大财阀,从而跻身金融寡头之列。甚至在折发公债以前,政府就一面不惜从宽让步,一面蚕食封建特权和封建约束的基础。

——【加拿大】诺曼·赫伯特《日本维新史》

材料二   当时,变法面临的阻力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守旧势力。这些势力主要是现有政治体制的受益者。改革必然要向旧制度、旧秩序宣战,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第二,习惯势力。中国深受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这种势力往往对新生事物有一种抵制和抗拒心理,一旦改革触及认定为是权威的、必须遵从的旧制度、旧秩序时他们很容易被动员参与到反对改革的队伍之中。

——林志友《从亨廷顿改革理论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对于改革者来说,他们……“同时面对来自保守和革命两方面的反对。改革者不但要……善于操纵各种社会力量,而且在对社会变革的控制上也必须更加老练。他着眼于变革,但又不能变得太彻底,他要求逐步变革,而不是剧烈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改革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材料二从哪些维度来划分戊戌变法面临的阻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戊戌变法中打击“习惯势力”的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   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0-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勿去旧衙门,而唯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人事任免权的争夺B.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长期以来对戊戌政变的史料研究存在诸多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袁之为人机诈反复,深知皇上无权,且大变将兴,皇上将不能自保。故虽受皇上不次拔擢之大恩,终不肯为皇上之用。且与贼臣之逆谋,卖主以自保,而大变遂成于其手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我对戊戌政变此一事件有惑,且对当时的研究各说也不敢贸然认同,由此重新阅读有关档案(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并以此检视先前各说,得出自己的结论。戊戌政变是一个过程,是由相关的诸多事件组成,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政治权力关系经历了紧张、对立、决裂,最后发展到慈禧太后企图废帝。开懋勤殿,设议政官,即光绪帝企图重用康有为及其党人,引起了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政治对立。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突然回西苑,事起于御史杨崇伊的密折,而密折中最能打动慈禧太后之心的,是伊藤博文次日的觐见。戊戌政变虽未因袁世凯告密而发生,但袁世凯告密的消息到北京,大大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戊戌政变的主要观点。
(3)以上两位作者对戊戌政变有不同的认识,你更认同哪段材料的结论?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2020-10-14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