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当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
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
C.中国实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D.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 . 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失败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
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
2020-01-17更新 | 362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书》

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革命党倾覆满清,目的所在,欲使中国为世界最强之国,最富之国,又政治最良之国。革命党之誓约“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盖欲以此世界至大至优之民族,而造一世界至进步、至庄严、至富强、至安乐之国家,而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也。

——孙中山

材料四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反映了什么政治要求?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作者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点?应如何认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破解中国问题的核心策略。根据材料四分析孙中山思想形成的基本原因。
(4)依据材料五说明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民主主义者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提出了哪些新认识新主张?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主题是什么?
2019-10-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迨及民国二年春两院选举,各省告竣,揭晓后,国民党当选议员几占五分之三以上。袁政府闻之大惧,于是在国会未开会以前,在沪有暗杀宋教仁之重案之发生,震动全国。国人对袁,大为愤恨!”此案的影响是
A.武昌发生辛亥革命
B.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C.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D.全国掀起讨逆斗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曾找美国的著名法学家论证,结论是复辟帝制可以解决权力的有序继承问题,免得大家为争夺最高权力而搞得天下大乱。对此学者李海北认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初衷是好的,但因世界大势,中国已经没有复辟帝制的空间了。李海北意在
A.为袁世凯的复辟进行辩护
B.表明美国法学家论证的草率
C.说明民主潮流已不可逆转
D.指出复辟解决不了权力争夺
2019-06-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主要党派简况。这表明
党派时间创建人概况
中华民国联合会1912.1章炳麟、程德全等扶助共和政府,最先瓦解同盟会
民社1912.1孙武、黎元洪等反对南京临时政府,拥护袁世凯政权,“反孙倒黄”“捧黎拥袁”
统一共和党1912.4陈其美、张謇等谋求“江浙集团”领导南京临时政府

A.党派政治立场完全一致
B.革命党放弃了反满情绪
C.革命阵营内部陷于分裂
D.民国时期政治环境宽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2019-01-30更新 | 332次组卷 | 5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2018-05-23更新 | 1274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段祺瑞,北洋时期皖系首领。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这并没有改变段祺瑞的本质,1916年至1920年他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独裁者,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双方混战,皖系败退,段祺瑞下台。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段祺瑞还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摘编自季宇《段祺瑞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段祺瑞“三造共和”的背景和本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一生。
10 . 20世纪初,梁启超在《杂答某报》 中指出:”即行社会革命,建设社会的国家.则必以国家为一公司。且为独一无二之公司。此公司之性质,则取全国人民之衣食住。乃至所执职业.一切干涉之而负其责任。”梁启超针对的是( )
A.马克思的公有制经济B.革命党人的民生主义
C.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D.中共的共产主义理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