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宋教仁在1913年2月的一次演说时称:“有人主张总统制,有人主张内阁制,我们是主张内阁制的,希望建设成议院政治。因为如果内阁不称职,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总统不称职,是没办法变更的,如果一定要变更,一定会动摇国本。”此演说旨在(     
A.防止袁世凯的复辟B.维护共和制的稳定
C.尝试建立政党政治D.促成国民党的组阁
2 . 1916年5月,孙中山在第二次《讨袁宣言)中指出,"保持民国,不徒以去袁为毕事”,“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袁世凯的两位心腹——四川将军陈宦和湖南将军汤芗铭迫于形势相继宣布独立,护国运动也随之宣告结束。这表明护国运动
A.促使北洋军阀分裂B.维护了共和制度的政权形式
C.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022-01-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也先后成立。随者政治形势的变化,在袁世凯的指使下,黎元洪、梁启超等人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为进步党,以期与国民党抗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
B.民国初年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D.民国初年政党制度在中国开始形成
4 . 1912年,曾担任江西众议员的文群说:“当时议员中除极少数留学欧美者曾目击彼邦国会实 况,研习英儒洛奇诸人学说,或服膺美国杰弗逊等言论以外,其他多数议员对民主制度实尚隔膜.其中虽有不少留学日本者,而当时的日本,亦并无民主规模可资学习。”文群意在
A.强调民初实施宪政的人才匮乏B.指出民初议员分配的地区不均
C.否定民初实行宪政的迫切需要D.强调民初应借鉴欧美议会模式
2021-09-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二十世纪文明意进之秋,犹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人权,亦所以遏邪辟。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西洋史载,班班可考,无他,人民知法之尊严庄重,而能终身以之尔。我国人民号称四百兆,向有知法者乎?恐百不得一也。不知法而责之以守法,是犹强盲人以辨歧路,责童顽以守礼仪,可乎哉?”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孙中山建立起了南京临时政府治理体系的法治框架。

——王兴业《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治理体系的法治框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五年,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飞速发展。重大军事行动在大陆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民主改革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共同纲领》的许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新形势的需要。与此同时,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日益巩固;根据|1953年选举法的规定,通过普选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就为制宪权的行使提供了政权基础和组织条件。经过历时20个月的认真起草、反复修改和讨论,19549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刘兰兰《我国六十年宪法修改的反思与前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的法治主张,并简析其法治主张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1954年宪法通过的历史意义。
2021-02-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6 . 制约袁世凯的专政,是辛亥革命维护共和和民主的重要目标。合法防止袁世凯专权是南北谈判前后革命党人重要的考量。因此他们希望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宋教仁因此
A.要求袁世凯赞同共和
B.制定《临时约法》
C.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D.实行责任内阁
7 . 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失败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
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
2020-01-17更新 | 36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金桥道尔顿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迨及民国二年春两院选举,各省告竣,揭晓后,国民党当选议员几占五分之三以上。袁政府闻之大惧,于是在国会未开会以前,在沪有暗杀宋教仁之重案之发生,震动全国。国人对袁,大为愤恨!”此案的影响是
A.武昌发生辛亥革命
B.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C.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D.全国掀起讨逆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由下图可见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

A.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的过程
B.西学东渐的过程
C.不断碰撞与融合的过程
D.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10 . 192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中提到:“政治主权在于人民,或直接以行使之。其在间接行使之时,为人民之代表或者受人民委托者,只尽其能,不窃其权。予夺之自由仍在人民。”这表明孙中山强调
A.主权在民,权能分治
B.自由平等,建立民国
C.民主共和,推翻帝制
D.权力分立,平衡制约
2019-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枣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