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制约袁世凯的专政,是辛亥革命维护共和和民主的重要目标。合法防止袁世凯专权是南北谈判前后革命党人重要的考量。因此他们希望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宋教仁因此
A.要求袁世凯赞同共和
B.制定《临时约法》
C.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D.实行责任内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由下图可见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

A.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的过程
B.西学东渐的过程
C.不断碰撞与融合的过程
D.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2019-01-30更新 | 332次组卷 | 56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国政党源流大体可分为两支,其一为革命派,另一为立宪派。革命派以同盟会为正宗,源于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立宪派在清季为宪友会,亦为政闻社、咨议局联合会和江浙派。民国后,这些党派分别演变为国民党和进步党两大集团。具体演变情况如下:(清末民初党派演变示意图)

——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清末民初政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政党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适应考文综历史卷
2010·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6 .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7 . 【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曾说:“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这四万万皇帝,一幼稚,二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材料二   近世以,国家与人民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非如古之循吏可以宽简为治,一切政事皆与人民有直接之利害,不可不使人民自为谋之。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                                                     ——陈炯明《建设方略》
(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观点,并简要评析。
(2)概括材料二陈炯明关于民主的观点, 并简要评析。
2014-09-19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陕西西安铁一中及国际合作校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8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