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宋教仁在《国民党鄂支部欢迎会演说辞》中指出:“以前,我们是革命党:现在我们是革命的政党。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宋教仁意在(     
A.用合法的政党竞争来实现民主共和B.号召国民党党员坚定革命斗争的信念
C.揭露袁世凯假共和之面目D.发动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南北议和期间,伍廷芳首倡清帝退位,由君宪主义者改为服膺共和政体。他强调:“大势所在,非共和无以免生灵之涂炭,保满汉之和平。”受近代西方教育和国家观念的影响,伍廷芳认为清廷覆亡之因在于“不知变通”,“不知时事变迁,昧于中外情形”,故“国民反正,非有其他,以清廷失纲,势难补救,割地赔款,贻累吾民,格杀勿论之谕,无异与民宣战,非民弃清室,实由清室执政之自绝其民也”。民国并非一人一族,“可得而私有之”,所以民国取代清朝,犹如公司股东调换不善经营的管理者一样,更易执政者,“改良其政治”,而非“易国”。

——摘编自李忠兴《从君宪到共和——论伍廷芳的政治制度思想》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决意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蔡锷在“多方设法,冀挽狂澜,卒归无效”后,义无反顾地走上反袁之路。他返回云南后,发起护国运动,号召全国一切反袁力量,共同行动,强调“地无分南北,省无论甲乙,同此领土,同是国民”,但能“倒袁救国”,“便当引为同志”。当袁世凯被迫放弃帝制和仍以“本大总统”之名发号施令时,蔡锷认为袁世凯“为背叛民国之罪人,当然丧失元首之资格”,要求其辞职,并接受法律制裁。粉碎袁世凯独裁统治后,蔡锷还主张尊用民元约法和召集国会,“以定民治”。蔡锷的反复辟思想体现了其对君主专制的坚决否定和对民主共和制度的不懈追求。

——摘编自邓江祁《蔡锷反复辟思想论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伍廷芳支持民主共和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锷维护民主共和制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曾于1912年担任江西众议员的文群后来回忆说:“当时议员中除极少数留学欧美者曾目击彼邦国会实况,研习英儒洛奇诸人学说,或服膺美国杰弗逊等言论以外,其他多数议员对于民主制度实尚隔膜,其中虽有不少留学日本者,而当时日本亦并无民主规模可资学习。”在此,文群意在
A.强调民初实施宪政的人才匮乏B.指出民初议员分配的地区不均
C.否定民初实行宪政的迫切需要D.主张议会制度当效法欧美模式
4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915 年8 月,杨度等人发起"筹安会",鼓动立宪。但梁启超写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表示反对,并与其学生蔡锷密谋反袁。二次革命后,许多革命党人士多次在滇秘密集会,酝酿反袁斗争。社会各界也因为"二十一条"与袁倒行逆施的行为给政府施加强大压力。12月25 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国民党)在昆明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袁不仅未争取到列强的支持,而且北京政府高层亦出现离心。护国军坚持要袁下台,已独立的滇、黔、桂、湘、粤、浙、陕、川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京政府的军务院,遥尊黎元洪为大总统。袁益陷窘境,在众叛亲离中郁郁去世,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宣布恢复法统。唐继尧等遂通电撤销军务院,护国战争宣告结束,各省陆续取消独立。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护国战争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说:“当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
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
C.中国实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D.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2019-01-30更新 | 332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7 . 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
A.饱含着救亡图存的动机
B.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
C.求稳与求变的复杂心态
D.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
8 . 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期间,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2017-11-12更新 | 330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12月)历史试题
9 .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1901年起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薪式抢炮。后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再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从材料可知清朝新旧军队的差异不包括
A.招募、训练机构B.训练方法、征兵方式
C.建军目的和军制D.兵源、兵器、战斗力
10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没有考试,虽有奇才之士,具飞天的本领,我们亦无法可以晓得,正不知天下埋没了多少的人才呢!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五权宪法如一部大机器,直接民权又是机器的制扣。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罢之亦在民。
——孙中山《五权宪法草案》
(l)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说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官员选拔和制约方式上有何新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