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宋教仁在《国民党鄂支部欢迎会演说辞》中指出:“以前,我们是革命党:现在我们是革命的政党。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宋教仁意在(     
A.用合法的政党竞争来实现民主共和B.号召国民党党员坚定革命斗争的信念
C.揭露袁世凯假共和之面目D.发动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2 . 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也先后成立。随者政治形势的变化,在袁世凯的指使下,黎元洪、梁启超等人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为进步党,以期与国民党抗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
B.民国初年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D.民国初年政党制度在中国开始形成
3 .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护法运动
4 . 制约袁世凯的专政,是辛亥革命维护共和和民主的重要目标。合法防止袁世凯专权是南北谈判前后革命党人重要的考量。因此他们希望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宋教仁因此
A.要求袁世凯赞同共和
B.制定《临时约法》
C.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D.实行责任内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失败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
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
2020-01-17更新 | 362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2018-05-23更新 | 1274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1901年12月,清朝制定了《学堂选举鼓励章程》,采取科举奖励措施,给予学堂毕业合格者贡生、举人、进士的功名。这反映了晚清政府
A.教育改革的渐进性
B.试图完善科举制度
C.逐渐背离时代潮流
D.冗官问题日益严重
8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仍然激烈
C.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D.专制独裁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任何打击
9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道路是曲折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老舍话剧《茶馆》第二章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前期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民主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三的言行产生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卷
10 . 材料一   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政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材料二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