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1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一幅在1914年由英国人发表的标题为“背后的力量”的漫画。在 这幅漫画当中,有一只双头麻鹰、一只公鸡、和一头熊。其中,双头麻鹰代表的是奥匈帝国。在漫画的下方,作者为麻鹰设计了一句台词:“我相当不喜欢他的态度,他必定是得到某人的支持”。麻鹰这句台词的含义是:
A.俄国支持法国与奥匈帝国作对B.英国支持法国与奥匈帝国作对
C.俄国支持英国与奥匈帝国作对D.俄国支持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作对
2016-11-18更新 | 457次组卷 | 5卷引用:2010年浙江温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93年法国和俄国结为同盟,面对这一腹背受敌的地缘政治现实,德国仍然固执的转向“世界政策”并发展大海军,以获得“阳光下的地盘”。因此,英国主动向德国靠拢并进行了三次同盟谈判都失败了。
材料二   数百年的商业积累以及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西方社会最终进入“帝国时代”,这意味着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将不可避免。
(1)“阳光下的地盘”是指什么?英国同德国谈判失败的根本原因何在?
(2)怎样理解“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将不可避免”?]
材料三、“凡——华”体系播下了更多纷争的种子,它从诞生那一日起,就注定它是短命的,并要孕育一场更为惨烈的世界战争。
(3)为什么会有这种断言?
2016-11-18更新 | 5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模块结业考试历史试题
3 . 十九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绝不容情的潜水艇战争将迫使美国在几个月内投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
材料二:在1921年到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与英国采取一致步骤,用斡旋的方式促成中日两国关于山东纠纷的解决。……
在华盛顿会议中,日本与中国的代表会同英国与美国的观察者曾考虑这个问题。这些直接谈判的结果,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签订一个条约。规定山东的全部主权交还给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向日本银行家借款赎回,借款为期十五年,……
——(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山东问题最后得以解决的原因。
材料三: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的“空缺”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美国政府请求日本政府实践其业已声明关于门户开放及不干涉美霸权利之保证,采取迅速有效措施:
(一)停止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强制施行的有歧视性的外汇管制与他种措施。这种措施之施行,直接或间接地歧视了美国贸易和企业;
(二)停止任何剥夺美国人民在华从事任何合法贸易或工业之权利的独占或优先制度,……[
(三)停止在华的日本当局对于美国财产及他种权利的干扰,……
——(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1938年l0月6日)
(4)根据材料四回答: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特点。
(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一战前后美国对欧洲和远东(亚太地区)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2016-11-18更新 | 8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文中的“暴虐”是指
A.阶级斗争和宗教迫害B.宗教迫害和国际侵略
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
2016-11-18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6 .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的话:“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都彼此竞争。……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撕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从事战争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和德国的矛盾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
B.欧洲矛盾重重使战争成为一种常态的现象
C.因为经济利益的冲突使英德矛盾变得尖锐
D.德国与英国不值得为商业利益而进行战争
7 .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领土和约。……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贪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这里的“第三帝国”是指
A.奥匈帝国B.苏联C.美国D.中国
8 . 《破碎的世界:一战信件、日记和回忆录》就某次战役记载道:“埋葬尸体通常是不可能的,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尸体。太阳照在被毒死的士兵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干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直到坦克的出现,我们才看见了胜利的曙光。”材料所述的战役
A.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破产
C.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4)促使英法这两个“势不两立的国家”走到一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 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示意图。它主要说明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A.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B.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
C.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D.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6-06-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河池高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