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9 道试题

1 . 材料   美国共和党反对派早在19世纪就使美国走上了全球竞争与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们急切地希望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他们一直批评威尔逊政府的软弱。威尔逊尽力消除他们的这种疑虑,但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如果英法两国失败,其国内经济必然崩溃,这势必会影响到美国的利益,对美国国内原本已经萧条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对威尔逊而言,战争是让其成为国际秩序救世主的绝佳机会,同时也可以让美国加速崛起成为国际主导者。为了实现野心,他必须让美国加入战争,而且要求一旦实现停战,他必须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终,美国脱下了保持中立的虚假外衣,加入战争之中,在最恰当的时机,军事增援英法从而破坏德国的军事地位。

——摘编自【美】保罗.艾特伍德《美国战争史(1775~2010)战争如何塑造美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加一战对战争形势及美国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士诒 “以工代兵”的策略

中国财力、兵备不足以遣兵赴欧,如以工代兵,则中国可省海陆运输饷械之巨额费用,而参战工人,反得列国所给工资,中国政府不费分文,可获战胜后之种种权利。

德国军械、潜艇,世无其匹,然以一德而抗全世界,战争经年,恐终为协约国所击败,故今日以工代兵,应助协约各国。

在欧战以法国为最前线,法国壮丁既少,伤亡尤甚,则所需华工应以法国为最急,如派遣华工,应与法国签订优待公约。

中国尚在中立时期,既不袒德,亦不应袒法,断不能由我政府与法政府直接交涉,只可由商人出名,代政府负责,于契约上亦不能有片言只字以工代兵,以免德国报复,及残害我国海外华侨。

——《民国梁燕孙先生士诒年谱》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士诒提出“以工代兵”策略的依据。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华工”这一历史事件的特点和影响。
3 . 1904年, 一家德国报刊上刊文写道:“ 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国,……先是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然后以此为基地从欧洲向全球打展夺取英法日等国的殖民地”。材料说明
A.德国已有充分的战争准备B.德国已经具备称霸全世界的实力
C.军国主义影响到整个德国D.极端民族主义是战争爆发的隐患
4 . 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中有128名美国人。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英国此举旨在
A.推动美国尽快参战B.促使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C.夺回海洋霸主地位D.争取巴黎和会的主动权
2020-07-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1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在此之后,英、法也使用了化学武器;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1916年英国第一辆坦克出现时,便成为机关枪毁灭者;战争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飞机被用于对地摄影侦察、指挥炮火射击;德国人使用飞艇轰炸英国;潜水艇则是这次战争中最具破坏力的武器,德军的潜水艇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1917年4月6日,旁观两年多的美国,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逼迫下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1918年11月11日清晨,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科学家相继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等人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

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及启示。
2020-07-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1917年5月开始,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逐渐减少。到1918年初,协约国新下水的船只数超过了损失的船只数。同时,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失败,力量对比更有利于协约国一方。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俄国退出“一战”B.德国发生水兵起义
C.美国参加“一战”D.中国政府对德宣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说:“在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一战使人们怀疑现行的社会制度B.工人的不满引起劳合·乔治敌视
C.英国工人阶级发动革命推翻政府D.一战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8 . 一战前,德国外长皮洛夫曾经指出:“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该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战前西方列强
A.军事实力差距很明显B.政治体制差异比较大
C.已经将世界分割完毕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9 . 关于一战的起因,有学者认为:在普法之战以后四十年中所发展的同盟体系,把欧洲划分为两个敌对的集团。由于扩充军备、经济竞争、民族的野心和对抗,以及报纸的鼓动,就使这种敌对更加深了。但是我们很怀疑,假使没有刺杀佛兰兹·斐迪南事件的话,即使有上述这些危险的倾向,就果真会引起战争?这个事件集中了各种敌对的因素,迅速推动了一系列复杂的情势使其最后终于造成世界大战。该学者旨在强调
A.一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一战的爆发源于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C.德国及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的罪责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冯国璋认为协约国“欲我加入战团之后,乃提议也”,对德绝交已纯属美国的利用,“故绝德之前车之鉴可为殷鉴,今后态度万不宜孟浪,以致一误而再误者也”。冯国璋此举并非单纯因容忍段祺瑞而松动,实因俄德、美俄外交发生变化,“俄之革命不独不至联德 且在协约国中益加团结,此俄国之近情也”;“美德战局已成”,“此美国之近情也”。张勃复辟闹剧结束后,冯国璋不得不重新考虑参战政策的取向,冯段二人意见的契合成为北京政府对德宣战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国会解散后,冯国璋即急电示警,“中国若仍继续无政府之状态,列国将直接干涉财政,日本不干涉主义,亦不能久持,结果不堪设想”。

——摘编自彭贺超《一战期间冯国璋对中德关系的态度转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政府对中德关系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政府对中德关系态度变化的原因。
2020-07-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届高三模拟复课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