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2.1《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原因,并简述该宣言签署的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2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9319日本制造尤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377日本制造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
19399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6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12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9421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55德国投降
19459日本投降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这场大屠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大屠杀”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进程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3 . 20世纪,世界上出现过三次军事集团的对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原因及后果。
(2)根据图二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与图一相比其斗争性质有何不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14月,罗斯福总统曾多次高度赞扬英勇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4年半的时间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器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军。”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和勇气,“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又说,“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持和平和繁荣的适当作用。”罗新福的讲话,博得美国人民最热烈、发自内心的掌声。1942年,接受民意调查的人中,有80%到86%相信。中国在战时和战后可以可靠地同美国合作。

——摘编编自刘结勤、杨生茂主编《美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对中国人民抗日言论的历史作用。
2022-06-03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6月,德国击败了法国并迫使它签订停战协定。英国虽国力衰落,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及人民誓死抗德的坚强决心,都是德国不能忽视的。希特勒在法国败降后发动“和平”攻势,但接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和谈要求,“和平”攻势破产。19407月德国启动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历经三个月的空战,德国损失战斗机1733架,英国损失915架。1941622日德国发动了侵苏战争,这样德国的对外军事战略重心从西线攻英转向东线攻苏。

——摘编自杜明才、罗立《论1940年至1941年德国军事战略的转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0—1941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0—1941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八月风暴行动开始。次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吉林、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中国东北主要城市进行空袭,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对日本军舰实施袭击,完全掌握制空权,同时地面部队各先遣支队越过国境。当日拂晓,主力发起进攻。外贝加尔方面军主力未遇有力抵抗,迅速越过大兴安岭和戈壁沙漠。日军对苏军进攻估计不足,仓促应战,不堪一击。随后,关东军司令部撤至通化,并命令下属部队进行快速撤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苏军登陆兵解放清津后,切断日军由朝鲜撤向本土的退路。19~24日,苏军向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主要城市机降小分队,关东军大部缴械投降,少数负隅顽抗的部队被歼灭。9月2日,同盟国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受降仪式,八月风暴行动结束。

——摘编自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八月风暴行动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八月风暴行动的历史意义。
8 . 一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二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材料二   19401941年,印度发起“个人公民不服从运动”;1942-1944年,印度发起“退出印度”全印反英运动;1945年,印度爆发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600次;1946年初,农民运动掀起高潮。

(印度各地爆发反英起义时)英驻印总督和皇家印度军队总司令致函英国内阁请求军事力量援助。新任首相艾德礼直截了当地拒绝说:“以现行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无力实现。”

——整理自刘震宇《试论19391947年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政策兼谈印巴分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美的主张,并分析英、美发表此种主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022-05-2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   1943年底,丘吉尔就对苏联红军在东线的节节胜利又喜又忧。他担心红军的西进将同时造成苏联势力在东欧的渗透,进而影响到英国的安全和利益。为此,丘吉尔希望和斯大林就双方的势力范围的划分达成协议,他们于194410月秘密达成“百分比协定”,双方瓜分了东南欧各国。但是,丘吉尔知道靠“百分比协定”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两国的利益冲突,他希望能建立“美英联盟”,一旦发生国际争端,保证美国与英国步调一致,共同与苏联抗衡。战争后期,每当英苏利益发生冲突,丘吉尔就会求助于罗斯福,鼓动后者采取对苏强硬态度。

——摘编自黄亚红《试论英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与斯大林达成“百分比协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丘吉尔与斯大林达成的“百分比协定”。
2022-05-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届高中毕业班考前定位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仅两周半的时间,波兰亡国。这时,苏联以保护居住在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为名,命令苏联军队越过西部国界,入侵波兰东部地区。9月28日,苏联同德国签订《德苏边界友好条约》。条约规定苏联的西部边界沿西布格河和纲雷夫河一线划定。从而使苏联西部边界向波兰境内推进250—350千米。11月底,苏联宣布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向芬兰发动了全面进攻,最终迫使芬兰签订和约。按照和约规定,芬兰把靠近列宁格勒的国界向北移动150千米,汉科半岛及其周围海域租给苏联30年,供苏联建立扼守芬兰湾入口的海军基地。1940年8月,苏联又吞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如此这般,苏联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西部边界向西推移了150—400千米,建立了一条抵御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东方战线”。

——摘编自曲秀文《侵略扩张的实质—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带来的影响。
2022-05-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